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深圳市开放型住区外部空间要素构成及优化策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封闭住区模式带来一系列问题第11页
        1.1.2 国家出台政策大力推广街区制第11页
        1.1.3 居住需求日趋丰富与多元化第11-12页
        1.1.4 对住区外部空间的研究有待深入第12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13-14页
        1.3.1 住区第13页
        1.3.2 开放型住区第13-14页
        1.3.3 住区外部空间第14页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4-20页
        1.4.1 国内研究概况第14-17页
        1.4.2 国外研究概况第17-19页
        1.4.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9-20页
    1.5 研究方法、内容及框架第20-22页
        1.5.1 研究方法第20页
        1.5.2 研究内容及框架第20-22页
第2章 相关基础研究第22-41页
    2.1 开放型住区的内涵与实践第22-30页
        2.1.1 相关理论与借鉴第22-25页
        2.1.2 我国现代住区的发展演进第25-27页
        2.1.3 开放型住区的主要特性第27-29页
        2.1.4 开放型住区与封闭式住区的差异第29-30页
    2.2 住区外部空间的要素构成第30-33页
        2.2.1 要素的主要分类方式第30页
        2.2.2 要素的分类及内容第30-31页
        2.2.3 住区外部空间的结构层级类型第31-33页
    2.3 开放型住区外部空间的要素及系统构成第33-40页
        2.3.1 开放型住区外部空间的系统构成第33-34页
        2.3.2 基本构成要素及内容第34-35页
        2.3.3 核心构成要素的归纳与提炼第35-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深圳市开放型住区外部空间的现状调研第41-68页
    3.1 深圳市开放型住区发展概况第41-45页
        3.1.1 深圳市开放型住区发展历程第41-42页
        3.1.2 深圳市开放型住区成因分析第42-43页
        3.1.3 深圳市开放型住区的分类第43-45页
    3.2 调研内容及框架第45-49页
        3.2.1 调研对象选取第45-46页
        3.2.2 调研对象概况第46-48页
        3.2.3 调研内容与方法第48-49页
    3.3 实地调查现状第49-59页
        3.3.1 文竹园片区第49-52页
        3.3.2 万科四季花城第52-56页
        3.3.3 高新科技园南住区第56-59页
    3.4 问卷调查分析第59-67页
        3.4.1 问卷设计与回收第59-60页
        3.4.2 居民特征比较第60-61页
        3.4.3 外部空间使用情况分析第61-65页
        3.4.4 居民满意度评价第65-67页
    3.5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4章 深圳市开放型住区外部空间要素构成分析第68-86页
    4.1 外部空间核心要素特征分析第68-77页
        4.1.1 规模尺度适宜第68-69页
        4.1.2 与城市空间体系融合第69-72页
        4.1.3 空间布局向开放性演变第72-74页
        4.1.4 提供多样的空间需求第74-77页
    4.2 外部空间核心要素的现状问题第77-82页
        4.2.1 路网结构可达性与安全性不足第77-78页
        4.2.2 生活性支路缺乏连续性第78页
        4.2.3 空间布局缺乏整体性与层次性第78-79页
        4.2.4 业态构成与居民实际需求不符第79页
        4.2.5 部分空间及设施品质较差第79-82页
    4.3 现状问题成因分析第82-85页
        4.3.1 住区理论及相关设计规范的滞后第82-83页
        4.3.2 居民对住区需求的变化第83-84页
        4.3.3 设计师规划设计思路的局限第84页
        4.3.4 开发商对外部空间设计的忽视第84-85页
    4.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5章 深圳市开放型住区外部空间优化策略第86-103页
    5.1 开放型住区外部空间的优化原则第86-87页
        5.1.1 适地性原则第86页
        5.1.2 渐进性原则第86页
        5.1.3 系统综合性原则第86-87页
        5.1.4 人性化原则第87页
    5.2 提高道路系统安全性与可达性第87-89页
        5.2.1 注重道路安全性设计第87-88页
        5.2.2 路网结构进一步开放第88-89页
    5.3 打造“大开放、小封闭”的住区结构第89-92页
        5.3.1 设置合理的封闭单元规模第90-91页
        5.3.2 设置适宜的街廓尺度第91-92页
    5.4 形成连续完整的慢行系统第92-94页
        5.4.1 完善生活性支路功能第92-93页
        5.4.2 增强慢行系统的连续性第93-94页
    5.5 提升外部空间功能品质第94-98页
        5.5.1 因地制宜,增设停车位第94-95页
        5.5.2 增加空间灵活性及实用性第95-96页
        5.5.3 打造氛围良好的交往空间第96-98页
    5.6 空间布局体现整体性与层次性第98-101页
        5.6.1 外部空间由公共向私密过渡第98-99页
        5.6.2 绿化及开敞空间“化零为整”第99-100页
        5.6.3 功能设施的混合布局第100-101页
    5.7 业态构成实现多样性第101-103页
        5.7.1 多样化配置商业业态第101页
        5.7.2 分级设置商业设施第101-102页
        5.7.3 根据居民需求调整业态第102-103页
结论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9页
附录第109-11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13-115页
致谢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相互渗透论的商业综合体中庭设计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Node-Place模型的深圳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