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3页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3-18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2.1.1 高血压组 | 第13页 |
2.1.2 健康对照组 | 第13页 |
2.1.3 排除标准 | 第13-14页 |
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4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2.3.1 基本资料采集 | 第14页 |
2.3.2 标本采集与检测 | 第14-17页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17-18页 |
第3章 结果 | 第18-32页 |
3.1 一般情况 | 第18页 |
3.2 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18-24页 |
3.2.1 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基本资料比较 | 第18-21页 |
3.2.2 TNF-α、IL-6、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 | 第21-22页 |
3.2.3 TNF-α、IL-6 与RHI之间的关系 | 第22-24页 |
3.3 pearson相关分析 | 第24-28页 |
3.3.1 内皮功能相关性分析 | 第24-26页 |
3.3.2 TNF-α、IL-6、hs-CRP相关性分析 | 第26-28页 |
3.4 回归分析 | 第28-32页 |
3.4.1 RHI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28-29页 |
3.4.2 TNF-α、IL-6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29-31页 |
3.4.3 Hcy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31-32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2-37页 |
4.1 TNF-α、IL-6、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的关系 | 第32-33页 |
4.2 RHI、炎症因子、HDL-C的关系 | 第33-34页 |
4.3 RHI与高血压 | 第34页 |
4.4 RHI与传统心血管风险因素 | 第34-36页 |
4.5 局限性 | 第36-3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
综述 | 第44-50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