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立案登记制下的先行调解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导论第10-20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研究背景第10-11页
        2.研究意义第11-12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2.国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20页
        1.研究思路第17-18页
        2.研究方法第18页
        3.创新点第18-20页
一、先行调解制度概述第20-29页
    (一)作为背景的立案登记制第20-24页
        1.立案登记制的产生第20-21页
        2.立案登记制与立案审查制之比较第21-23页
        3.立案登记与先行调解之关联第23-24页
    (二)先行调解制度的理论界定第24-29页
        1.先行调解制度的概念第24-26页
        2.先行调解制度的性质第26页
        3.先行调解的适用范围第26-27页
        4.先行调解不同于庭前调解第27-29页
二、我国先行调解制度的现状第29-38页
    (一)立法现状第29-30页
        1.法律条文规定第29页
        2.立法的影响第29-30页
    (二)司法实践第30-33页
        1.具体运行模式第30-32页
        2.评析第32-33页
    (三)先行调解制度的优势第33-35页
        1.实现司法资源的优化配置第33页
        2.构建良好的社会和谐关系第33-34页
        3.降低诉讼成本第34-35页
    (四)先行调解制度的不足第35-38页
        1.案件类型规定模糊第35-36页
        2.调解主体及调解协议效力不明确第36-37页
        3.对当事人的程序保障不足第37-38页
三、其他国家及地区相关制度的考察和借鉴第38-46页
    (一)英美法系第38-41页
        1.美国第38-39页
        2.英国第39-40页
        3.香港地区第40-41页
    (二)大陆法系第41-44页
        1.德国第41-42页
        2.日本第42-43页
        3.台湾地区第43-44页
    (三)启示第44-46页
四、立案登记制下先行调解制度的完善第46-57页
    (一)推行司法附设先行调解模式第46-54页
        1.立案时启动司法附设先行调解第46-48页
        2.明确调解人员的选拔范围第48-49页
        3.不限制调解范围第49-50页
        4.规范管理法律文书第50-51页
        5.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第51-52页
        6.建立调解的奖惩机制第52-54页
    (二)法院的立案先行调解模式第54-57页
        1.立案后启动先行调解程序第54-55页
        2.固定案件类型强制调解第55页
        3.法院设立专门调解机构及调解法官第55-56页
        4.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力第56-57页
结语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调研报告--以S法院为调研对象
下一篇: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适用的严格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