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9-10页 |
1.2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概述 | 第10-15页 |
1.2.1 钙钛矿材料 | 第10-12页 |
1.2.2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机理 | 第12-14页 |
1.2.3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性能参数 | 第14-15页 |
1.3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及表面改性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 第15-16页 |
1.3.2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表面改性的研究 | 第16-18页 |
1.4 离子液体的介绍及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4.1 离子液体的介绍 | 第18页 |
1.4.2 离子液体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表征方法 | 第22-30页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2-24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2 空气中ZnO和SnO_2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 第24-26页 |
2.2.1 基板FTO的清洗及处理 | 第24页 |
2.2.2 电子传输层的制备 | 第24-25页 |
2.2.3 钙钛矿层的制备 | 第25-26页 |
2.2.4 空穴传输层的制备 | 第26页 |
2.2.5 金电极的制备 | 第26页 |
2.3 材料与器件表征方法 | 第26-30页 |
2.3.1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26-27页 |
2.3.2 X射线衍射仪 | 第27页 |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27-28页 |
2.3.4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 | 第28页 |
2.3.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UV-Vis) | 第28页 |
2.3.6 表面功函数分析 | 第28页 |
2.3.7 伏安特性曲线测试(J-V) | 第28-29页 |
2.3.8 太阳能电池外量子效率分析 | 第29-30页 |
第3章 离子液体对ZnO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表面改性研究 | 第30-48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探究离子液体引入的最佳条件 | 第30-35页 |
3.2.1 离子液体浓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2 离子液体旋涂层数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3 离子液体层退火温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32-34页 |
3.2.4 离子液体层退火时间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 离子液体对ZnO基PSCs的表面改性的研究 | 第35-46页 |
3.3.1 离子液体引入的表征 | 第35-36页 |
3.3.2 离子液体的引入对ZnO电子传输层的影响 | 第36-38页 |
3.3.3 离子液体的引入对钙钛矿层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4 离子液体的引入对电池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39-41页 |
3.3.5 离子液体的引入对电池器件稳定性的影响 | 第41-43页 |
3.3.6 离子液体的引入对ZnO基PSCs性能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43-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离子液体对SnO_2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表面改性研究 | 第48-63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探究离子液体引入的最佳条件 | 第48-53页 |
4.2.1 离子液体浓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4.2.2 离子液体旋涂层数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3 离子液体层退火温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50-52页 |
4.2.4 离子液体层退火时间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 离子液体对SnO_2基PSCs的表面改性的研究 | 第53-61页 |
4.3.1 离子液体引入的表征 | 第53页 |
4.3.2 离子液体的引入对SnO_2电子传输层的影响 | 第53-55页 |
4.3.3 离子液体的引入对钙钛矿层的影响 | 第55-57页 |
4.3.4 离子液体的引入对电池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57-59页 |
4.3.5 离子液体的引入对SnO_2基PSCs性能影响的分析 | 第59-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