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体系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内外管理体系的产生的背景研究 | 第11-14页 |
·国外对管理体系整合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国内对管理体系整合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管理体系相关标准与航运公司体系发展概述 | 第17-22页 |
·ISM规则(安全管理体系)简介 | 第17-18页 |
·ISPS规则(船舶保安体系)简介 | 第18页 |
·ISO9001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 第18页 |
·ISO14001国际标准(环境管理体系)简介 | 第18-19页 |
·GB/T28001国家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简介 | 第19页 |
·TMSA(油轮管理及自我评估体系)简介 | 第19页 |
·GB/T23331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简介 | 第19-20页 |
·国际航运公司体系发展简介 | 第20-22页 |
·第一阶段:安全管理体系 | 第20页 |
·第二阶段:质量及安全管理体系 | 第20页 |
·现阶段:综合管理体系或多个独立的管理体系并存 | 第20-22页 |
第3章 管理体系相关标准的异同性分析与整合要点 | 第22-37页 |
·管理体系整合的必要性 | 第22-23页 |
·几个标准的相同点 | 第23-28页 |
·基本思想和方法一致 | 第23页 |
·遵循相同的管理原则 | 第23页 |
·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一致 | 第23-24页 |
·几个标准具有相似的框架结构 | 第24-26页 |
·几个标准具有可兼容的公共管理要求 | 第26-28页 |
·几个标准都具有风险管理功能 | 第28页 |
·几个标准的不同点 | 第28-29页 |
·直接目的不同 | 第28-29页 |
·过程控制的切入点不同 | 第29页 |
·覆盖的范围不同 | 第29页 |
·各管理体系的整合要点 | 第29-37页 |
·几个标准共同要素的整合 | 第29-30页 |
·相容要素的整合 | 第30-31页 |
·个性要素的处理 | 第31-37页 |
第4章 综合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 第37-57页 |
·综合管理体系的策划 | 第37-41页 |
·初始状况调查与评审 | 第37页 |
·人员培训 | 第37-38页 |
·综合管理体系设计 | 第38-39页 |
·理顺组织结构 | 第39-40页 |
·制定方针 | 第40页 |
·目标、指标分解 | 第40-41页 |
·综合管理体系文件编制 | 第41-49页 |
·文件编制的原则 | 第41页 |
·综合管理体系文件编制的层次 | 第41-47页 |
·综合管理体系文件编制要点 | 第47-49页 |
·综合管理体系的运行和改进 | 第49-57页 |
·一级监控:监视和测量——点的监控 | 第49-51页 |
·二级监控:内部审核——面的监控 | 第51-52页 |
·三级监控:管理评审——面的控制 | 第52-54页 |
·三级监控构成体系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网络 | 第54-55页 |
·维护综合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改进措施 | 第55-57页 |
第5章 综合管理体系的评价 | 第57-74页 |
·综合管理体系的定性评价 | 第57-59页 |
·体系文件和记录的数量大幅度减少 | 第57页 |
·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 第57-58页 |
·减少体系维护的工作量,降低了管理成本 | 第58页 |
·全面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 | 第58-59页 |
·综合管理体系的定量评价 | 第59-66页 |
·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介绍 | 第60页 |
·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60-64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步骤 | 第64-66页 |
·结合C公司进行综合管理体系评价 | 第66-74页 |
·C公司综合管理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66-67页 |
·C公司综合管理体系计算过程 | 第67-73页 |
·补充说明 | 第73-7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