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12-44页 |
1.1 离皮层调控系统 | 第12-25页 |
1.1.1 离皮层调控系统的解剖学基础 | 第13-18页 |
1.1.2 离皮层系统的功能及其对IC神经元声信号加工的影响 | 第18-25页 |
1.2 听觉神经元反应潜伏期及其影响机制 | 第25-31页 |
1.2.1 影响潜伏期的因素 | 第26-27页 |
1.2.2 产生潜伏期的外周机制 | 第27-28页 |
1.2.3 产生潜伏期的中枢机制 | 第28-31页 |
1.2.4 潜伏期的生理学功能 | 第31页 |
1.3 CF-FM蝙蝠的回声定位信号及其加工 | 第31-43页 |
1.3.1 CF-FM蝙蝠的回声定位信号 | 第31-35页 |
1.3.2 CF-FM蝙蝠适应回声定位行为的听觉特化 | 第35-37页 |
1.3.3 CF-FM蝙蝠IC神经元对行为相关的声信号的加工 | 第37-43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43-44页 |
第二章 电激活听皮层对普氏蹄蝠下丘神经元反应潜伏期的调控 | 第44-67页 |
2.1 引言 | 第44-45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45-48页 |
2.2.1 动物手术和电极制备 | 第45页 |
2.2.2 声刺激的制备 | 第45-46页 |
2.2.3 局部电刺激听皮层 | 第46页 |
2.2.4 神经元反应记录流程 | 第46-47页 |
2.2.5 数据分析 | 第47-48页 |
2.3 结果 | 第48-62页 |
2.3.1 记录的IC神经元声反应的基本参数 | 第48页 |
2.3.2 电刺激AC对IC神经元声反应潜伏期的易化调控 | 第48-54页 |
2.3.3 电刺激AC对IC神经元声反应潜伏期的抑制调控 | 第54-60页 |
2.3.4 电刺激AC引起的IC神经元声反应潜伏期的改变与pre-spike DD,pre-spike HD和SOT改变的关系 | 第60-61页 |
2.3.5 电刺激AC引起的IC神经元声反应潜伏期的改变与AC和IC神经元BF差的关系 | 第61-62页 |
2.4 讨论 | 第62-67页 |
2.4.1 电激活AC对IC神经元反应潜伏期的影响 | 第63-65页 |
2.4.2 其它潜在影响因素 | 第65页 |
2.4.3 本研究的可能的生物学意义 | 第65-67页 |
第三章 电激活听皮层对普氏蹄蝠下丘神经元行为相关声信号的不同声成分反应的调控 | 第67-88页 |
3.1 引言 | 第67-68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68-69页 |
3.2.1 回声定位信号的录制 | 第68页 |
3.2.2 动物手术和电极制备 | 第68页 |
3.2.3 声刺激系统和行为相关声刺激的制备 | 第68页 |
3.2.4 电刺激听皮层 | 第68-69页 |
3.2.5 IC神经元反应的记录 | 第69页 |
3.2.6 实验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 | 第69页 |
3.3 结果 | 第69-82页 |
3.3.1 普氏蹄蝠的回声定位信号 | 第69-70页 |
3.3.2 IC神经元对声刺激的基本反应特性 | 第70页 |
3.3.3 IC神经元对CF-FM声的两种反应模式 | 第70-72页 |
3.3.4 电刺激AC所致的SO神经元对CF-FM声刺激的CF和FM成分反应的改变 | 第72-76页 |
3.3.5 电刺激AC所致的DO神经元对CF-FM声刺激的CF和FM成分反应的改变 | 第76-81页 |
3.3.6 电刺激引起的IC神经元CF成分反应的改变与IC和AC神经元的BF差的关系 | 第81-82页 |
3.4 讨论 | 第82-88页 |
3.4.1 AC对SO神经元CF-FM声的CF和FM成分反应的调控 | 第82-84页 |
3.4.2 AC对DO神经元CF-FM声的CF和FM成分反应的调控 | 第84-85页 |
3.4.3 离皮层系统调控IC神经元行为相关声信号加工的功能意义 | 第85-87页 |
3.4.4 本研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 | 第87-88页 |
第四章 小结 | 第88-90页 |
4.1 结论 | 第88页 |
4.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3页 |
中英略缩词对照表 | 第103-10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4-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