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深远回响--论龚自珍诗歌对近代诗坛的影响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2页 |
第一节 当前研究成果回顾 | 第7-9页 |
1、诗歌创作的研究 | 第7-8页 |
2、诗坛地位及其影响的探讨 | 第8-9页 |
3、其它 | 第9页 |
第二节 近代诗歌发展鸟瞰 | 第9-12页 |
1、近代诗歌的发展轨迹 | 第9-11页 |
2、近代诗歌的特点及历史地位 | 第11-12页 |
第一章 龚自珍诗歌创作的独特魅力 | 第12-18页 |
第一节 诗歌创作背景 | 第12-13页 |
1、时代背景 | 第12页 |
2、文坛风气 | 第12-13页 |
第二节 诗歌创作主张 | 第13-15页 |
1、诗歌的社会功能——"慷慨论天下事" | 第13页 |
2、诗歌的情感表达——"尊情说"与"诗与人为一" | 第13-14页 |
3、诗歌的审美倾向——"阳刚奇变" | 第14-15页 |
第三节 诗歌创作特色 | 第15-18页 |
1、强烈真挚的时代感慨 | 第15-16页 |
2、丰富奇特的意象创造 | 第16页 |
3、灵活多样的形式及表现手法 | 第16-17页 |
4、清奇多彩的语言特色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龚自珍诗歌创作对诗界革命的影响 | 第18-28页 |
第一节 "诗界革命"的创新理想与龚诗的渊源 | 第18-20页 |
1、"慷慨论天下事"的诗歌主题 | 第18-19页 |
2、形式上的创新追求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创作实践中对龚诗表现手法的借鉴 | 第20-24页 |
1、含蓄而深刻的比喻、象征 | 第20-21页 |
2、丰富的想象,奇肆的境界 | 第21-22页 |
3、沉雄而又飞动的语言 | 第22-24页 |
第三节 七绝对黄遵宪的影响 | 第24-25页 |
第四节 诗界革命派学龚不足之处 | 第25-28页 |
1、倾慕龚诗郁怒清深之气,却流于浮躁 | 第26-27页 |
2、语言不及龚诗精炼而有韵味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龚自珍诗歌创作对南社诗人的影响 | 第28-40页 |
第一节 取法龚诗慷慨雄浑、沉郁悲凉一路 | 第28-34页 |
1、情感基调的相似 | 第28-30页 |
2、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借鉴 | 第30-34页 |
第二节 取法龚诗哀感顽艳一路 | 第34-36页 |
1、委婉真切,情思绵邈 | 第34-35页 |
2、取境空灵,造语含蓄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化用龚诗以及集龚诗现象的出现 | 第36-37页 |
1、化用、袭用龚诗 | 第36页 |
2、集龚现象的出现 | 第36-37页 |
第四节 南社学龚不足之处 | 第37-40页 |
1、诗意直白而韵味不足 | 第37-39页 |
2、独得龚诗之绮丽而缺乏雄伟气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