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活动于大观、政和年间的豫章诗社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绪论第7-11页
 一、选题的由来与意义第7-8页
 二、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第8-9页
 三、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第9-11页
第一章 豫章诗社的产生第11-23页
 第一节 豫章诗社产生的政治背景第11-14页
  一、豫章诗社成立前北宋的政治状况第11-12页
  二、北宋统治者颁布的一些法令第12-13页
  三、北宋政治、经济等因素对北宋诗坛的影响第13-14页
 第二节 豫章诗社产生的地域因素第14-17页
  一、北宋时期江西的地理概况第14-16页
  二、北宋时期江西的人文概况第16-17页
 第三节 豫章诗社产生时的诗坛景况第17-23页
  一、豫章诗社成立前的北宋诗坛景况第17-18页
  二、大观四年前后的北宋诗坛第18-20页
  三、豫章诗社出现前的文人集会大概第20-23页
第二章 豫章诗社成员考论第23-47页
 第一节 徐俯、洪刍、洪炎考论第23-33页
  一、徐俯生平考略第23-26页
  二、洪刍考论第26-30页
  三、洪炎行年考第30-33页
 第二节 苏坚、苏庠、潘淳、向子諲考论第33-39页
  一、苏坚、苏庠考论第33-36页
  二、潘淳考论第36-37页
  三、向子諲考论第37-39页
 第三节 汪藻、吕本中、张元干考论第39-47页
  一、汪藻考论第39-40页
  二、吕本中考论第40-42页
  三、张元干生平考略第42-47页
第三章 豫章诗社的活动内容第47-67页
 第一节 豫章诗社的成员唱和第47-53页
 第二节 豫章诗社的诗学批评第53-67页
  一、徐俯诗论在豫章诗社中的地位第53-54页
  二、黄庭坚诗论与徐俯诗论的异同第54-56页
  三、豫章诗社中其他成员的诗学主张第56-59页
  四、后人对豫章诗社成员的诗学主张的评价第59-67页
第四章 豫章诗社的影响第67-85页
 第一节 豫章诗社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的写作关联第68-73页
  一、《江西诗社宗派图》的创作时间第68-69页
  二、从交往上看第69-73页
 第二节 豫章诗社与江西诗派形成的关联第73-80页
  一、从时间上看第74-76页
  二、从成员上看第76-77页
  三、从与黄庭坚的关系上看第77-80页
 第三节 豫章诗社在南宋时的影响第80-85页
  一、南宋时期的地缘因素第80页
  二、黄门弟子在南宋的政治地位第80-81页
  三、豫章诗社对南宋诗社的影响第81-85页
结语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态美学视阈下的沈从文小说创作
下一篇:世纪之交的深远回响--论龚自珍诗歌对近代诗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