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9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 第12-17页 |
1.3.1 国内相关研究状况 | 第12-16页 |
1.3.2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第2章 高校微文化建设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26页 |
2.1 文化的涵义与功能 | 第19-21页 |
2.1.1 文化的涵义 | 第19-20页 |
2.1.2 文化的功能 | 第20-21页 |
2.2 微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 第21-24页 |
2.2.1 微文化的概念 | 第22-23页 |
2.2.2 微文化的特点 | 第23-24页 |
2.3 高校微文化 | 第24-26页 |
2.3.1 高校微文化 | 第24-25页 |
2.3.2 高校微文化建设 | 第25-26页 |
第3章 高校微文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26-53页 |
3.1 调查相关情况的说明 | 第26-27页 |
3.2 大学生对微文化的了解与认知状况 | 第27-44页 |
3.2.1 受调查大学生基本情况 | 第27-28页 |
3.2.2 受调查大学生上网设备情况 | 第28-30页 |
3.2.3 大学生对微文化的了解与评价 | 第30-32页 |
3.2.4 大学生对微文化中的微博、微信、手机QQ、微电影和微公益等的了解与应用情况 | 第32-37页 |
3.2.5 大学生对微文化的主要形式给自己影响状况的评价 | 第37-40页 |
3.2.6 大学生对教师和辅导员使用微文化形式与学生沟通交流状况及对自己影响的评价 | 第40-44页 |
3.3 高校教师对微文化的了解与认知状况 | 第44-52页 |
3.3.1 参与调查高校教师基本情况 | 第44-45页 |
3.3.2 对微文化及其各种具体形式的了解情况 | 第45-49页 |
3.3.3 对微文化及其影响的评价 | 第49-52页 |
3.4 调查分析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加强高校微文化建设的对策探讨 | 第53-61页 |
4.1 高度重视高校微文化建设 | 第53-55页 |
4.1.1 高度重视高校微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 第53-54页 |
4.1.2 重视高校微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 | 第54-55页 |
4.2 加大对高校微文化建设的投入 | 第55-59页 |
4.2.1 加大设备方面的投入 | 第56页 |
4.2.2 加大人员方面的投入 | 第56-59页 |
4.3 加强高校微文化的制度建设 | 第59-61页 |
4.3.1 学习制度建设 | 第59-60页 |
4.3.2 管理制度建设 | 第60页 |
4.3.3 组织制度建设 | 第60-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 第66-75页 |
调查问卷(一) | 第66-72页 |
调查问卷(二) | 第72-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