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世界各国新闻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新闻事业史论文

桂林版《大公报》副刊《文艺》传播机制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8-15页
    (一)课题的来源第8页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10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第10-15页
一、桂林版《文艺》的文化生态环境第15-20页
    (一)桂林文化城的文化生态第15-17页
        1.抗日战争形势的客观形势第15页
        2.有利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环境第15-16页
        3.桂系相对开明的民主派第16页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方针第16-17页
    (二)“新记”《大公报》文艺副刊的发展沿革第17-20页
二、《大公报》的媒介定位及对桂林版《文艺》的影响第20-22页
    (一)《大公报》的媒介定位—文人办报第20-21页
    (二)桂版《文艺》—不偏不倚的办刊理念第21-22页
三、桂林版《文艺》的运行机制第22-35页
    (一)编辑方针:抗日救亡第23-27页
        1.萧乾时期—把《文艺》引向抗日战场第24-25页
        2.杨刚时期—使《文艺》成为抗战的主力军第25-27页
    (二)作者群:名人作家与文学新秀第27-29页
    (三)把关选稿:体裁丰富多样第29-32页
    (四)引导舆论:刊登名家文艺评论第32-33页
    (五)版面编排:合理有序第33-35页
四、桂林版《大公报》文艺副刊的历史价值和启示第35-38页
    (一)文艺副刊的历史价值第35-36页
    (二)文艺副刊的发展启示第36-38页
结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致谢第42-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息传播与舆论演化相结合模型的研究
下一篇:传播学视域中的在线直播音乐现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