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论文

施氮对老芒麦种子产量及产量因子的作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研究综述第10-33页
    1.1 我国草种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0-20页
    1.2 国外牧草种子生产现状第20-21页
    1.3 国内外禾本科牧草种子生产研究进展第21-31页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31-33页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33-36页
    2.1 试验地气候概况第33页
    2.2 试验内容及材料第33-34页
    2.3 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第34-35页
    2.4 数据分析第35-36页
第三章 施氮和剪穗处理对老芒麦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第36-48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6-38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8-45页
    3.4 讨论第45-47页
    3.5 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老芒麦种子生产中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建立第48-57页
    4.1 引言第48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8-51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1-52页
    4.4 讨论第52-56页
    4.5 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施氮对老芒麦冠层NDVI值的影响及种子产量估测模型的建立第57-64页
    5.1 引言第57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57-58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58-62页
    5.4 讨论第62-63页
    5.5 小结第63-64页
第六章 两种气候条件下施氮对老芒麦种子产量和产量组分的影响第64-73页
    6.1 引言第64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64-65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65-71页
    6.4 讨论第71-72页
    6.5 小结第72-73页
第七章 春秋分施氮肥对老芒麦种子产量和产量组分的影响第73-80页
    7.1 引言第73页
    7.2 材料与方法第73-74页
    7.3 结果与分析第74-78页
    7.4 讨论第78-79页
    7.5 小结第79-80页
第八章 老芒麦种子产量和产量组分的通径与相关分析第80-86页
    8.1 引言第80页
    8.2 材料与方法第80-81页
    8.3 结果与分析第81-84页
    8.4 讨论第84-85页
    8.5 小结第85-86页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第86-88页
    9.1 主要结论第86页
    9.2 研究创新点第86-87页
    9.3 展望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作者简介第105-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铝胁迫下大豆(Glycine Max L.)根系柠檬酸分泌相关基因功能分析
下一篇:栽培稻(O.sativa L.)渗入系抗旱性评价及相关QTL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