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60页 |
1.1 无机多孔材料简介 | 第12-25页 |
1.1.1 微孔材料 | 第12-16页 |
1.1.2 介孔材料 | 第16-25页 |
1.1.3 大孔材料 | 第25页 |
1.1.4 多级孔材料 | 第25页 |
1.2 聚集诱导发光材料 | 第25-35页 |
1.2.1 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发展 | 第25-27页 |
1.2.2 聚集诱导发光的机制 | 第27-29页 |
1.2.3 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种类 | 第29-32页 |
1.2.4 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应用 | 第32-35页 |
1.3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 第35-43页 |
1.3.1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制备 | 第36-39页 |
1.3.2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应用 | 第39-43页 |
1.4 本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43-44页 |
1.5 本论文取得的主要结果 | 第44-45页 |
1.6 本论文采用的表征方法和测试手段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60页 |
第二章 AIE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对药物的负载与释放过程研究 | 第60-86页 |
2.1 引言 | 第60-6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62-66页 |
2.2.1 原料试剂 | 第62-63页 |
2.2.2 1,2-二[4-(溴甲基)苯基]-1,2-二苯基乙烯(BTPE)的合成 | 第63-64页 |
2.2.3 AIE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FMSNs)的制备 | 第64-65页 |
2.2.4 FMSNs对DOX的pH可控释放及其基于FRET机制监测药物释放过程 | 第65页 |
2.2.5 FMSNs的细胞相容性实验与载药样品DOX@FMSNs的细胞毒性实验 | 第65-66页 |
2.2.6 细胞成像实验 | 第66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6-82页 |
2.3.1 FMSNs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 第66-72页 |
2.3.2 FMSNs的AIE特性及其基于FRET机制监测抗癌药DOX的释放行为 | 第72-78页 |
2.3.3 FMSNs的细胞相容性及其细胞成像应用 | 第78-80页 |
2.3.4 DOX@FMSNs的抗癌效果及其在癌细胞内基于FRET机制监测药物释放行为 | 第80-8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第三章 可生物降解AIE功能化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球的制备与应用 | 第86-110页 |
3.1 引言 | 第86-8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88-91页 |
3.2.1 原料试剂 | 第88-89页 |
3.2.2 AIE功能化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球的制备 | 第89页 |
3.2.3 FMBG对抗癌药DOX的负载与pH可控的释放 | 第89页 |
3.2.4 FMBG的降解性研究 | 第89-90页 |
3.2.5 MBG、FMBG的细胞相容性与DOX@FMBG的抗癌效果研究 | 第90页 |
3.2.6 细胞成像实验 | 第90-91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1-104页 |
3.3.1 FMBG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 第91-96页 |
3.3.2 FMBG的发光性质与降解性质研究 | 第96-99页 |
3.3.3 FMBG对DOX的负载与pH可控释放 | 第99-101页 |
3.3.4 FMBG与DOX@FMBG的细胞相容性及其细胞成像应用. | 第101-10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第四章 AIE功能化棒状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其应用 | 第110-126页 |
4.1 引言 | 第110-11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111-114页 |
4.2.1 原料试剂 | 第111-112页 |
4.2.2 含有-COOH反应基团的AIE功能化棒状羟基磷灰石的制备 | 第112-113页 |
4.2.3 AIE-HA对爆炸物苦味酸(PA)的检测 | 第113页 |
4.2.4 在AIE-HA的表面设计合成pH敏感的腙键 | 第113-114页 |
4.2.5 AIE-HA=DOX对DOX的pH可控释放 | 第114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14-123页 |
4.3.1 AIE-HA的结构与形貌表征 | 第114-118页 |
4.3.2 AIE-HA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质 | 第118-119页 |
4.3.3 AIE-HA对爆炸物苦味酸的检测 | 第119-121页 |
4.3.4 AIE-HA=DOX的构筑 | 第121-122页 |
4.3.5 AIE-HA对DOX的pH可控释放 | 第122-12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2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6-128页 |
作者简历 | 第128-12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