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32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简介 | 第15-18页 |
1.2.1 有机发光材料的特性 | 第15-17页 |
1.2.2 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展 | 第17-18页 |
1.3 含硫D-A型有机小分子衍生物的特点及其应用 | 第18-30页 |
1.3.1 含硫材料的结构特点与性质 | 第18-20页 |
1.3.2 含硫D-A型材料的应用 | 第20-30页 |
1.4 本论文设计思路与创新点 | 第30-32页 |
1.4.1 设计思路 | 第30-31页 |
1.4.2 创新点 | 第31-32页 |
第二章 构筑蓝绿光器件的噻吩异构体光电性质表征 | 第32-56页 |
2.1 引言 | 第32-33页 |
2.2 实验合成和表征 | 第33-37页 |
2.3 化合物基本性质研究 | 第37-49页 |
2.3.1 热力学性质 | 第37-38页 |
2.3.2 晶体结构解析 | 第38-42页 |
2.3.3 M1-M4光物理性质 | 第42-45页 |
2.3.4 理论计算和电化学性质 | 第45-47页 |
2.3.5 压致变色研究 | 第47-49页 |
2.4 化合物电致发光性质研究 | 第49-5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三章 构筑红光器件的萘并噻二唑衍生物光电性质表征 | 第56-76页 |
3.1 引言 | 第56-57页 |
3.2 实验合成和表征 | 第57-61页 |
3.3 化合物基本性质研究 | 第61-68页 |
3.3.1 dTPE-SNz和dTPE-SeNz的热学性质 | 第61-62页 |
3.3.2 四种分子的光物理性质 | 第62-66页 |
3.3.3 理论计算和电化学性质 | 第66-68页 |
3.4 化合物电致发光性质研究 | 第68-75页 |
3.4.1 基于dTPE-SBT和dTPE-SeBT的非掺杂器件 | 第68-69页 |
3.4.2 基于dTPE-SNz和dTPE-SeNz的非掺杂红光器件 | 第69-70页 |
3.4.3 基于dTPE-SNz和dTPE-SeNz的掺杂红光器件 | 第70-7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四章 萘取代苯并噻二唑异构体的晶体结构、光电性质及其应用探究 | 第76-120页 |
4.1 引言 | 第76-78页 |
4.2 实验合成和表征 | 第78-80页 |
4.3 化合物基本性质研究 | 第80-101页 |
4.3.1 NBT和dNBT的热学性质 | 第80-81页 |
4.3.2 晶体解析 | 第81-90页 |
4.3.3 NBT和dNBT光物理性质 | 第90-96页 |
4.3.4 理论计算和电化学性质 | 第96-97页 |
4.3.5 NBT压致变色研究 | 第97-101页 |
4.4 阻转异构体的晶体应用探究 | 第101-118页 |
4.4.1 阻转异构体的手性研究 | 第101-105页 |
4.4.2 光照对阻转异构体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4.4.3 压力对阻转异构体的影响 | 第107-114页 |
4.4.4 温度对阻转异构体的影响 | 第114-11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第五章 实验所用材料和仪器 | 第120-124页 |
5.1 实验所用材料 | 第120页 |
5.2 实验用测试仪器及方法 | 第120-12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24-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40页 |
附录 | 第140-144页 |
作者简历 | 第14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4-146页 |
致谢 | 第146-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