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晶体学发展概述 | 第12-13页 |
1.2 三联吡啶金属配合物 | 第13-22页 |
1.2.1 单核-三联吡啶金属配合物 | 第15-16页 |
1.2.2 单核-双三联吡啶金属配合物 | 第16-17页 |
1.2.3 多核三联吡啶金属配合物 | 第17-18页 |
1.2.4 三联吡啶金属配合物的性质研究 | 第18-22页 |
1.3 选题目的、依据和意义 | 第22-24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22页 |
1.3.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1.3.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夹心型三联吡啶锌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和荧光性质的研究 | 第24-63页 |
2.1 前言 | 第24页 |
2.2 仪器与试剂 | 第24-26页 |
2.3 三联吡啶配体的合成 | 第26-28页 |
2.4 夹心型三联吡啶锌配合物的合成 | 第28-30页 |
2.4.1 [ZnL~1_2](NO_3)_2(1)的合成 | 第28页 |
2.4.2 [ZnL~2_2](NO_3)_2(2)的合成 | 第28页 |
2.4.3 [ZnL~3_2](NO_3)_2(3)的合成 | 第28页 |
2.4.4 [ZnL~4_2](NO_3)_2(4)的合成 | 第28-29页 |
2.4.5 [ZnL~5_2](NO_3)_2(5)的合成 | 第29-30页 |
2.5 夹心型三联吡啶锌配合物1-5的表征 | 第30-37页 |
2.5.1 [ZnL~1_2](NO_3)_2(1)的表征 | 第30-31页 |
2.5.2 [ZnL~2_2](NO_3)_2(2)的表征 | 第31-33页 |
2.5.3 [ZnL~3_2](NO_3)_2(3)的表征 | 第33-34页 |
2.5.4 [ZnL~4_2](NO_3)_2(4)的表征 | 第34-36页 |
2.5.5 [ZnL~5_2](NO_3)_2(5)的表征 | 第36-37页 |
2.6 夹心型三联吡啶锌配合物1-5的晶体解析 | 第37-60页 |
2.6.1 配合物[ZnL~1_2](NO_3)_2(1)的晶体解析 | 第37-42页 |
2.6.2 配合物[ZnL~2_2](NO_3)_2(2)的晶体解析 | 第42-46页 |
2.6.3 配合物[ZnL~3_2](NO_3)_2(3)的晶体解析 | 第46-51页 |
2.6.4 配合物[ZnL~4_2](NO_3)_2(4)的晶体解析 | 第51-55页 |
2.6.5 配合物[ZnL~5_2](NO_3)_2(5)的晶体解析 | 第55-60页 |
2.7 夹心配合物1-5的荧光性质分析 | 第60-61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三章 三联吡啶钯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荧光性质研究 | 第63-83页 |
3.1 前言 | 第63页 |
3.2 仪器与试剂 | 第63-64页 |
3.3 配体合成 | 第64页 |
3.4 三联毗啶钯配合物的合成 | 第64-66页 |
3.4.1 配合物[PdClL~1]Cl(6)的合成 | 第64-65页 |
3.4.2 配合物[PdClL~6]Cl(7)的合成 | 第65页 |
3.4.3 配合物[PdClL~7]Cl(8)的合成 | 第65-66页 |
3.5 三联吡啶钯配合物的晶体解析 | 第66-80页 |
3.5.1 配合物[PdClL~1]Cl(6)的晶体解析 | 第66-71页 |
3.5.2 配合物[PdClL~6]Cl(7)的晶体解析 | 第71-76页 |
3.5.3 配合物[PdClL~7]Cl(8)的晶体解析 | 第76-80页 |
3.6 三联吡啶钯配合物6-8的荧光性质分析 | 第80-8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4.1 结论 | 第83-84页 |
4.1.1 夹心型三联吡啶锌配合物 | 第83页 |
4.1.2 三联吡啶钯配合物 | 第83-84页 |
4.2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2页 |
附录 | 第92-117页 |
附录一 | 第92-110页 |
附录二 | 第110-117页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