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对摇滚的媒介呈现研究(2000-2017)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7-16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1.3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 2 研究设计 | 第16-25页 |
| 2.1 样本选择 | 第16-17页 |
| 2.2 类目建构 | 第17-19页 |
| 2.3 信度检验 | 第19页 |
| 2.4 描述统计 | 第19-25页 |
| 3 报道主题的选择 | 第25-33页 |
| 3.1 报道主题分类 | 第25-27页 |
| 3.2 报道主题倾向 | 第27-30页 |
| 3.3 报道议程设置 | 第30-33页 |
| 4 媒介形象的呈现 | 第33-40页 |
| 4.1 摇滚人物:落魄的旧摇滚英雄 | 第33-35页 |
| 4.2 摇滚事件:积极的社会事件 | 第35-37页 |
| 4.3 摇滚时代:逝去的黄金时代 | 第37-40页 |
| 5 报道框架的建构 | 第40-51页 |
| 5.1 报道框架的分类 | 第40-41页 |
| 5.2 报道框架的意涵 | 第41-46页 |
| 5.3 报道框架的机制 | 第46-51页 |
| 6 中国摇滚媒介呈现状况原因分析 | 第51-57页 |
| 6.1 媒介定位 | 第51-52页 |
| 6.2 文化环境 | 第52-55页 |
| 6.3 政策原因 | 第55-57页 |
| 7 结论与讨论 | 第57-59页 |
| 尾注 | 第59-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附录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