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胶粉改性沥青改性机理及机理影响因素效应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2页 |
1.2 废胶粉的来源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6-18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废胶粉改性沥青的材料组成及改性机理 | 第19-28页 |
2.1 废胶粉的基本特征 | 第19-20页 |
2.1.1 废胶粉的物理特性 | 第19页 |
2.1.2 沥青的基本性能 | 第19页 |
2.1.3 改性沥青的加工过程 | 第19-20页 |
2.2 废胶粉改性机理 | 第20-27页 |
2.2.1 DSC试验 | 第21-24页 |
2.2.2 废胶粉的脱硫反应 | 第24-26页 |
2.2.3 废胶粉与沥青中的轻组分的反应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最佳废胶粉掺量、目数及加工温度的确定 | 第28-41页 |
3.1 试验准备 | 第28-31页 |
3.1.1 沥青弯曲小梁试件制备 | 第28-29页 |
3.1.2 试件的加载 | 第29-31页 |
3.2 目数对废胶粉沥青的影响 | 第31-33页 |
3.3 掺量对废胶粉沥青的影响 | 第33-36页 |
3.4 温度对废胶粉沥青的影响 | 第36-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废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 | 第41-46页 |
4.1 试验材料选择 | 第41-42页 |
4.1.1 基质沥青的选择 | 第41页 |
4.1.2 矿质集料的选择 | 第41页 |
4.1.3 添加剂的选择 | 第41-42页 |
4.1.4 矿料级配的确定 | 第42页 |
4.2 车辙试验 | 第42-45页 |
4.2.1 试验准备 | 第43页 |
4.2.2 试验过程 | 第43-44页 |
4.2.3 动稳定度计算 | 第44-4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应用灰度理论评价影响因素 | 第46-51页 |
5.1 影响因素间的相互联系 | 第46-49页 |
5.2 根据灰度理论预测组合最优值 | 第49-5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结论与主要成果 | 第51页 |
6.2 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表 | 第57-59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