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 | 第12-13页 |
1.2.1 锂离子电池发展背景 | 第12页 |
1.2.2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1.3.1 碳类材料 | 第13-14页 |
1.3.2 合金化类材料 | 第14页 |
1.3.3 过渡金属氧化物类 | 第14-18页 |
1.3.4 过渡金属硫化物类 | 第18-20页 |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20-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2 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材料合成方法与表征 | 第22-31页 |
2.1 合成路线 | 第22-23页 |
2.1.1 球磨(干磨)法 | 第22页 |
2.1.2 热溶剂法 | 第22-23页 |
2.2 化学药品与试剂 | 第23-24页 |
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4页 |
2.4 材料组成分析与结构表征 | 第24-28页 |
2.4.1 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5页 |
2.4.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25-26页 |
2.4.3 拉曼光谱(Raman) | 第26页 |
2.4.4 热重分析(TGA) | 第26-27页 |
2.4.5 比表面积测试(BET) | 第27页 |
2.4.6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7-28页 |
2.4.7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8页 |
2.4.8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8页 |
2.5 电化学测试 | 第28-31页 |
2.5.1 电池组装 | 第28-29页 |
2.5.2 电性能测试 | 第29页 |
2.5.3 循环伏安法(CV) | 第29-30页 |
2.5.4 电化学阻抗(EIS) | 第30-31页 |
第三章 FLG@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的高效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 第31-50页 |
3.1 引言 | 第31-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3.2.1 FLG@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 | 第33-34页 |
3.2.2 FLG@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及电池制备 | 第34-3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8页 |
3.3.1 FLG@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的物相分析 | 第35-36页 |
3.3.2 FLG@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的光谱分析 | 第36-37页 |
3.3.3 FLG@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的热重分析 | 第37-38页 |
3.3.4 FLG@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38-39页 |
3.3.5 FLG@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 | 第39-41页 |
3.3.6 FLG@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1-44页 |
3.3.7 FLG@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的储锂机理研究 | 第44-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FeS@rGO复合材料的一锅法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 第50-70页 |
4.1 引言 | 第50-5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4.2.1 FeS@rGO复合材料的合成 | 第51-52页 |
4.2.2 FeS@rGO复合材料的表征及电池制备 | 第5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2-69页 |
4.3.1 FeS@rGO复合材料的物相分析 | 第52-53页 |
4.3.2 FeS@rGO复合材料的热重分析 | 第53-54页 |
4.3.3 FeS@rGO复合材料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54-56页 |
4.3.4 FeS@rGO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 | 第56-58页 |
4.3.5 FeS@rGO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8-60页 |
4.3.6 FeS@rGO复合材料的储锂机理研究 | 第60-66页 |
4.3.7 FeS@rGO复合材料的电容特性研究 | 第66-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结论 | 第70-71页 |
5.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附件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