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血管疾病论文--动脉疾病论文

阿司匹林丁香酚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和预防血栓的作用及其基于组学的机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表第14-1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6-30页
    1.1 血栓第16-17页
        1.1.1 血栓简介第16页
        1.1.2 角叉菜胶诱导的血栓模型第16-17页
    1.2 动脉粥样硬化第17-18页
        1.2.1 动脉粥样硬化简介第17页
        1.2.2 金黄地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第17-18页
    1.3 阿司匹林丁香酚酯第18-19页
        1.3.1 毒理学研究第18页
        1.3.2 代谢研究第18-19页
        1.3.3 药理学研究第19页
    1.4 蛋白质组学第19-22页
        1.4.1 蛋白质组学简介第19页
        1.4.2 iTRAQ质谱技术第19-20页
        1.4.3 基于iTRAQ蛋白质组学工作流程第20页
        1.4.4 蛋白质靶向定量第20-22页
        1.4.5 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第22页
    1.5 代谢组学第22-29页
        1.5.1 代谢组学简介第22-23页
        1.5.2 代谢组学工作流程第23页
        1.5.3 液质平台代谢组学样本采集与制备第23-27页
        1.5.4 代谢组学数据采集第27-28页
        1.5.5 代谢组学数据处理第28-29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9页
    1.7 本研究技术路线第29-30页
第二章 AEE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药效学研究第30-35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0-31页
        2.1.1 实验动物和试剂第30页
        2.1.2 AS模型建立方法第30页
        2.1.3 样本采集第30页
        2.1.4 生化指标检测第30-31页
    2.2 数据分析第31页
    2.3 结果分析第31-33页
        2.3.1 AS组织病理结果第31-32页
        2.3.2 体重与血清生化结果第32-33页
    2.4 讨论第33-34页
    2.5 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AEE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和尿液代谢组学研究第35-45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5-36页
        3.1.1 试剂与仪器第35页
        3.1.2 样本制备第35页
        3.1.3 数据采集与分析第35-36页
    3.2 结果第36-43页
        3.2.1 血浆和尿液代谢轮廓分析第36-37页
        3.2.2 血浆样本多元数据统计分析第37页
        3.2.3 血浆样本差异代谢物筛选第37-39页
        3.2.4 尿液样本多元数据统计分析第39-41页
        3.2.5 尿液样本差异代谢物第41页
        3.2.6 代谢通路分析第41-43页
    3.3 讨论第43-44页
    3.4 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AEE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肝脏和粪便代谢组学研究第45-54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5页
        4.1.1 试剂与仪器第45页
        4.1.2 样本制备第45页
    4.2 数据采集与分析第45-46页
        4.2.1 数据采集第45-46页
        4.2.2 数据处理第46页
        4.2.3 生物标记物鉴定第46页
    4.3 结果第46-52页
        4.3.1 肝脏和粪便代谢轮廓分析第46-47页
        4.3.2 肝脏多元数据统计分析第47页
        4.3.3 肝脏样本差异代谢物第47-50页
        4.3.4 粪便多元数据统计分析第50页
        4.3.5 粪便样本差异代谢物第50-51页
        4.3.6 代谢通路分析第51-52页
    4.4 讨论第52-53页
    4.5 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AEE预防血栓的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第54-78页
    5.1 材料和方法第55-58页
        5.1.1 实验动物及分组第55-56页
        5.1.2 试剂与耗材第56页
        5.1.3 实验仪器与分析软件第56-57页
        5.1.4 血浆样本制备第57-58页
    5.2 数据采集第58-59页
    5.3 蛋白质鉴定第59-60页
    5.4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0-61页
        5.4.1 GO功能注释第60页
        5.4.2 KEGG通路注释第60页
        5.4.3 GO注释与KEGG注释的富集分析第60-61页
    5.5 血浆蛋白PRM验证第61页
        5.5.1 PRM样本制备第61页
        5.5.2 PRM数据采集第61页
        5.5.3 PRM数据分析第61页
    5.6 结果第61-73页
        5.6.1 血浆SDS-PAGE电泳结果第61-62页
        5.6.2 血浆蛋白质鉴定结果第62-63页
        5.6.3 血浆差异蛋白分析第63-65页
        5.6.4 血浆差异蛋白GO注释分析第65-67页
        5.6.5 血浆差异蛋白GO富集分析第67-71页
        5.6.6 血浆差异蛋白KEGG富集分析第71-73页
        5.6.7 血浆蛋白PRM验证结果第73页
    5.7 讨论第73-76页
    5.8 小结第76-78页
第六章 AEE预防血栓的肝脏蛋白质组学研究第78-100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78-79页
        6.1.1 实验动物与分组第78页
        6.1.2 试剂与耗材第78页
        6.1.3 实验仪器与分析软件第78页
        6.1.4 肝脏样本处理第78-79页
    6.2 数据采集第79页
    6.3 蛋白质鉴定第79页
    6.4 生物信息分析第79页
    6.5 肝脏蛋白PRM分析第79-80页
        6.5.1 PRM肝脏样本制备第79页
        6.5.2 PRM肝脏蛋白数据采集第79页
        6.5.3 PRM数据分析第79-80页
    6.6 结果第80-95页
        6.6.1 肝脏蛋白SDS-PAGE结果第80页
        6.6.2 肝脏蛋白鉴定结果第80-81页
        6.6.3 肝脏差异蛋白分析第81-83页
        6.6.4 肝脏差异蛋白GO注释第83-87页
        6.6.5 肝脏差异蛋白GO富集分析第87-91页
        6.6.6 肝脏差异蛋白KEGG富集分析第91-94页
        6.6.7 肝脏蛋白PRM验证结果第94-95页
    6.7 讨论第95-99页
    6.8 小结第99-100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100-102页
    7.1 主要结论第100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00-101页
    7.3 待进一步研究问题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1页
附录第111-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作者简历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及前景研判
下一篇:雌激素调控输卵管上皮胃饥饿素基因表达信号通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