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6-29页 |
1.1 C3植物和C4植物 | 第16-19页 |
1.1.1 C4植物的光合途径 | 第16-17页 |
1.1.2 C3植物的C4途径 | 第17-18页 |
1.1.3 C3、C4植物的比较基因组与蛋白质组学 | 第18-19页 |
1.2 C4水稻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1.2.1 C4途径的酶学反应及基因表达调控 | 第19-21页 |
1.2.2 利用遗传操作创制C4植物 | 第21-24页 |
1.3 植物叶脉结构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1.3.1 C4植物叶片的结构特征 | 第24-25页 |
1.3.2 C4途径的遗传学研究 | 第25-26页 |
1.3.3 植物叶片结构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9页 |
1.4.1 本研究的目的 | 第27-28页 |
1.4.2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8-29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9-52页 |
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29-30页 |
2.1.1 水稻材料 | 第29页 |
2.1.2 载体和菌株 | 第29页 |
2.1.3 实验试剂 | 第29页 |
2.1.4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0-52页 |
2.2.1 突变体的筛选 | 第30页 |
2.2.2 树脂切片方法 | 第30页 |
2.2.3 测定水稻叶片光合效率 | 第30页 |
2.2.4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30-31页 |
2.2.5 徒手切片及confocol染色观察方法 | 第31页 |
2.2.6 载体构建 | 第31-34页 |
2.2.7 农杆菌感受态制备 | 第34页 |
2.2.8 电转农杆菌方法 | 第34页 |
2.2.9 细菌培养基配方 | 第34-35页 |
2.2.10 植物培养基配方 | 第35-36页 |
2.2.11 质粒的大量提取 | 第36-37页 |
2.2.12 TWI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37-39页 |
2.2.13 RNA的提取 | 第39-40页 |
2.2.14 cDNA合成 | 第40页 |
2.2.15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40-41页 |
2.2.16 转基因植株GUS表达活性检测 | 第41页 |
2.2.17 酵母双杂交 | 第41-46页 |
2.2.18 Westernblot | 第46-49页 |
2.2.19 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 | 第49页 |
2.2.20 Co-IP实验 | 第49页 |
2.2.21 烟草2A自剪切系统实验 | 第49-50页 |
2.2.22 拟南芥叶毛拯实验 | 第50页 |
2.2.23 免疫组化实验方法 | 第50-52页 |
第三章 突变体筛选结果和分析 | 第52-55页 |
3.1 突变体筛选概述 | 第52页 |
3.2 叶脉突变体筛选结果 | 第52页 |
3.3 解剖学结构筛选突变体结果 | 第52-54页 |
3.3.1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叶脉突变体的维管束结构 | 第52-53页 |
3.3.2 获得了类似C4植物叶片解剖学结构的水稻突变体材料。 | 第53-54页 |
3.4 讨论 | 第54-55页 |
3.4.1 水稻突变体缺乏发育完整的维管束内束鞘。 | 第54页 |
3.4.2 水稻突变体存在维管束鞘细胞延展和厚壁细胞数量变化 | 第54页 |
3.4.3 水稻突变体维管束鞘存在大量叶绿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twi1突变体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55-84页 |
4.1 突变体twi1表型分析 | 第55-59页 |
4.2 TWI1基因的图位克隆 | 第59-60页 |
4.3 功能互补验证 | 第60-62页 |
4.4 TWI1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62-64页 |
4.5 TWI1亚细胞定位 | 第64页 |
4.6 TWI1和KNOX家族蛋白相互作用 | 第64-67页 |
4.7 BIFC和Co-IP验证TWI1和OSH15相互作用 | 第67-69页 |
4.8 TWI1可以抑制OSH15在细胞间的自由穿梭 | 第69-72页 |
4.9 小脉的发生和发育机制解析 | 第72-77页 |
4.10 免疫组化检测OSH15蛋白分布 | 第77-78页 |
4.11 twi1/osh15双突变体的创制及遗传学分析 | 第78-81页 |
4.12 讨论 | 第81-84页 |
4.12.1 TWI1通过影响细胞分化模式来影响叶片的形态建成 | 第81页 |
4.12.2 TWI1通过抑制OSH15蛋白细胞间穿梭导致细胞分化以及木质化过程的异常 | 第81-82页 |
4.12.3 TWI1蛋白抑制OSH15蛋白的细胞间穿梭 | 第82-83页 |
4.12.4 TWI1基因潜在的应用价值 | 第83-84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84-86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84页 |
5.2 本论文创新点 | 第84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作者简历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