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论文

从宫廷乐舞看隋唐与高句丽、百济的文化交融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2 相关研究现状第14-22页
        1.2.1 中国学界关于隋唐和高句丽、百济乐舞交往的研究第14-18页
        1.2.2 韩国学界关于高句丽、百济乐舞和中韩文化交往的研究第18-22页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22-24页
第二章 隋唐的内政及其与高句丽、百济的外交第24-31页
    2.1 隋的内政及其与高句丽、百济外交第24-27页
        2.1.1 隋的国内环境第24-26页
        2.1.2 隋与高句丽、百济的外交关系第26-27页
    2.2 唐的内政及其与高句丽、百济外交第27-31页
        2.2.1 唐的国内环境第27-28页
        2.2.2 唐与高句丽、百济的外交关系第28-31页
第三章 隋唐宫廷乐舞与高句丽、百济乐舞第31-42页
    3.1 乐舞与宫廷乐舞第31-34页
        3.1.1 乐舞的价值第31-32页
        3.1.2 乐舞与宫廷乐舞的区别第32-34页
    3.2 隋唐宫廷乐舞的繁荣第34-37页
        3.2.1 坐立部的设立第34-35页
        3.2.2 府的增设与扩展第35-37页
    3.3 高句丽、百济本土乐舞第37-42页
        3.3.1 朝鲜半岛的传统乡乐第37-39页
        3.3.2 高句丽、百济乐舞的辨析第39-42页
第四章 宫廷乐舞的流转与交融第42-62页
    4.1 隋唐宫廷十部伎与高丽伎的乐器第42-48页
        4.1.1 史料、壁画墓中的高丽伎乐器第42-45页
        4.1.2 十部伎与高丽伎的联系第45-48页
    4.2 代表性乐器的演变过程第48-57页
        4.2.1 琵琶的传播与回流第48-51页
        4.2.2 隋唐卧箜篌与高句丽、百济玄琴的比较第51-57页
    4.3 隋唐宫廷乐舞对政治产生影响的原因及表现第57-62页
        4.3.1 社会安定的需要第57-58页
        4.3.2 政治教化的作用第58-60页
        4.3.3 当今中韩传统文化的现实政治意义第60-62页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1页
致谢第71-73页
附录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汉廉政建设研究
下一篇:培训对社会工作者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