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前言 | 第11-12页 |
1.2 锂离子二次电池 | 第12-16页 |
1.2.1 锂电池发展背景 | 第12页 |
1.2.2 锂电池的特点 | 第12-13页 |
1.2.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13-14页 |
1.2.4 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选择 | 第14-15页 |
1.2.5 锂电池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1.3 主要的正极材料及性能 | 第16-19页 |
1.3.1 钒基氧化物 | 第16-18页 |
1.3.2 钒酸银正极材料 | 第18页 |
1.3.3 锂钴氧化物 | 第18页 |
1.3.4 锂镍氧化物 | 第18-19页 |
1.3.5 锂铁氧化物 | 第19页 |
1.3.6 锂锰氧化物 | 第19页 |
1.3.7 其他正极材料 | 第19页 |
1.4 纳米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9-22页 |
1.4.1 水热法合成 | 第20页 |
1.4.2 沉淀法合成 | 第20-21页 |
1.4.3 溶胶-凝胶法合成 | 第21页 |
1.4.4 微乳液法合成 | 第21页 |
1.4.5 气相法合成 | 第21-22页 |
1.5 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应用前景 | 第22页 |
1.6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Ag_(0.33)V_2O_5/V_2O_5纳米结构的制备和研究 | 第24-39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4-26页 |
2.2.1 化学试剂及来源 | 第25页 |
2.2.2 仪器及设备 | 第25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2.2.4 表征 | 第2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8页 |
2.3.1 AgNO_3浓度对Ag_(0.33)V_2O_5/V_2O_5纳米带的影响 | 第26-29页 |
2.3.1.1 不同AgNO_3浓度合成产物的XRD表征 | 第26-27页 |
2.3.1.2 不同AgNO_3浓度对产物形貌影响 | 第27-29页 |
2.3.2 Ag_(0.33)V_2O_5/V_2O_5核壳结构纳米带的研究 | 第29-38页 |
2.3.2.1 Ag_(0.33)V_2O_5/V_2O_5核壳结构纳米带的结构表征 | 第29-31页 |
2.3.2.2 Ag_(0.33)V_2O_5/V_2O_5核壳结构纳米带的形貌表征 | 第31-32页 |
2.3.2.3 反应时间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 第32-33页 |
2.3.2.4 Ag_(0.33)V_2O_5/V_2O_5核壳结构纳米带的充放电性能研究 | 第33-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CuV_2O_6纳米带的制备和研究 | 第39-51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3.2.1 化学试剂及来源 | 第39-40页 |
3.2.2 仪器及设备 | 第40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3.2.4 表征 | 第4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1-50页 |
3.3.1 CuV_2O_6纳米带的形貌及结构表征 | 第41-43页 |
3.3.2 反应时间对CuV_2O_6纳米结构的影响 | 第43-45页 |
3.3.3 双氧水和陈化对CuV_2O_6纳米结构的影响 | 第45-47页 |
3.3.4 CuV_2O_6超长纳米带的生长机理 | 第47-48页 |
3.3.5 CuV_2O_6超长纳米带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8-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钒酸银纳米结构的热处理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1-68页 |
4.1 引言 | 第51-5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2-54页 |
4.2.1 化学试剂及来源 | 第52页 |
4.2.2 仪器及设备 | 第52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4.2.3.1 水热合成钒酸银纳米结构 | 第53页 |
4.2.3.2 常温合成钒酸银纳米结构及热处理 | 第53页 |
4.2.4 表征 | 第53-5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6页 |
4.3.1 钒酸银纳米结构的晶相调控及形貌表征 | 第54-57页 |
4.3.2 钒酸银纳米结构的热处理及性能表征 | 第57-66页 |
4.3.2.1 常温合成钒酸银纳米结构及水热处理 | 第57-61页 |
4.3.2.2 钒酸银纳米结构的热处理及性能研究 | 第61-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全文总结 | 第68-70页 |
今后研究工作的设想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专利及参与基金项目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