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太阳能电池论文

基于萘二酰亚胺单元的受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2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有机太阳电池简介第14-22页
        1.2.1 有机太阳电池的发展历程第14-16页
        1.2.2 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6-17页
        1.2.3 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器件结构第17-20页
        1.2.4 聚合物太阳电池的主要参数第20-22页
    1.3 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材料第22-39页
        1.3.1 有机太阳电池受体材料的设计要求第22-23页
        1.3.2 基于酰亚胺类受体材料的研究进展第23-39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第39-42页
第二章 基于萘二酰亚胺和联噻吩的受体聚合物的侧链工程与优化第42-59页
    2.1 引言第42-43页
    2.2 实验部分第43-48页
        2.2.1 实验原料与试剂第43页
        2.2.2 材料的表征设备与方法第43-44页
        2.2.3 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制备与性能测试第44-45页
        2.2.4 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法测定载流子迁移率第45页
        2.2.5 单体和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45-4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8-58页
        2.3.1 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48-49页
        2.3.2 聚合物的热分析测试第49-50页
        2.3.3 聚合物的能级和紫外-可见光吸收测试第50-52页
        2.3.4 聚合物光伏性能测试与研究第52-54页
        2.3.5 聚合物的AFM和TEM形貌特性第54页
        2.3.6 广角X射线衍射(GIWAX)测试第54-58页
    2.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三章 基于萘二酰亚胺和硒吩的受体聚合物的侧链工程与优化第59-71页
    3.1 引言第59页
    3.2 实验部分第59-63页
        3.2.1 实验原料与试剂第59-60页
        3.2.2 材料的表征设备与方法第60页
        3.2.3 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制备与性能测试第60页
        3.2.4 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法测试电荷迁移率第60页
        3.2.5 单体和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60-6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3-70页
        3.3.1 聚合物的表征第63页
        3.3.2 聚合物的热分析测试第63-64页
        3.3.3 聚合物的能级和紫外-可见光吸收测试第64-66页
        3.3.4 聚合物光伏性能测试与研究第66-68页
        3.3.5 聚合物共混薄膜的迁移率测试第68页
        3.3.6 聚合物的AFM和TEM形貌特性第68-70页
    3.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四章 主链含有二氟代苯单元的高效聚合物受体的合成与性能第71-93页
    4.1 引言第71-73页
    4.2 实验部分第73-78页
        4.2.1 实验原料与试剂第73页
        4.2.2 材料的表征设备与方法第73页
        4.2.3 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制备与性能测试第73页
        4.2.4 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法测试电荷迁移率器件制备第73-74页
        4.2.5 单体及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74-7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8-91页
        4.3.1 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78页
        4.3.2 聚合物的热分析测试第78-79页
        4.3.3 聚合物的能级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第79-80页
        4.3.4 聚合物光伏性能测试与研究第80-83页
        4.3.5 聚合物的结构模拟第83-84页
        4.3.6 四组全聚合物光伏电池器件迁移率测试第84-86页
        4.3.7 聚合物光伏电池器件活性层AFM形貌测试与分析第86-87页
        4.3.8 广角X射线衍射(GIWAX)测试第87-90页
        4.3.9 聚合物稳定性测试第90-91页
    4.4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五章 多噻吩体系的受体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第93-104页
    5.1 引言第93页
    5.2 实验部分第93-96页
        5.2.1 实验原料与试剂第93-94页
        5.2.2 材料的表征设备与方法第94页
        5.2.3 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制备与性能测试第94页
        5.2.4 单体及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94-9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6-103页
        5.3.1 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97页
        5.3.2 聚合物的热重分析测试第97页
        5.3.3 聚合物的能级和紫外-可见光吸收测试第97-99页
        5.3.4 聚合物光伏性能测试与研究第99-100页
        5.3.5 全聚合物光伏电池器件活性层中激子复合情况探究第100-101页
        5.3.6 荧光淬灭测试第101-102页
        5.3.7 全聚合物光伏电池迁移率测试第102页
        5.3.8 聚合物活性层TEM形貌表征第102-103页
    5.4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六章 立体构型的NDI受体小分子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的研究第104-117页
    6.1 引言第104页
    6.2 实验部分第104-109页
        6.2.1 实验原料与试剂第104-105页
        6.2.2 材料的表征设备与方法第105页
        6.2.3 小分子受体单体及材料合成与表征第105-109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09-116页
        6.3.1 小分子的合成和表征第109-110页
        6.3.2 小分子构型模拟第110页
        6.3.3 小分子的热分析测试第110-111页
        6.3.4 聚合物的能级和紫外-可见光吸收测试第111-113页
        6.3.5 基于两个小分子的光伏性能第113-114页
        6.3.6 聚合物光伏电池迁移率测试第114-115页
        6.3.7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AFM)和(TEM)活性层形貌分析第115-116页
    6.4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结论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3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3-135页
致谢第135-137页
附件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直接高效使用丙烷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下一篇:矿物质土壤调理剂对氮磷的固持影响及其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