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世界各国体育事业论文--运动场地与设备论文

需求识别对我国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精准供给提升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1-14页
        1.1.1 基本公共体育设施供需矛盾突出第11-12页
        1.1.2 基本公共体育设施供给的“精准”逻辑缺失第12-14页
    1.2 研究现状综述第14-17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3 研究评述第17页
    1.3 研究路线与研究方法第17-19页
        1.3.1 研究路线第17-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 研究意义第19-21页
        1.4.1 理论意义第19页
        1.4.2 现实意义第19-21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研究范畴第21-29页
    2.1 理论基础第21-23页
        2.1.1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1页
        2.1.2 精准服务理论第21-22页
        2.1.3 系统理论第22-23页
    2.2 价值判断第23-25页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的界定第23页
        2.2.2 精准服务理论下公共体育设施精准供给的形成第23-24页
        2.2.3 系统理论催生公共体育设施供给“精准”的逻辑关系第24-25页
    2.3 研究范畴第25-29页
        2.3.1 我国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精准供给逻辑第25-26页
        2.3.2 需求识别与我国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精准供给的提升关系第26-29页
第三章 我国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精准供给的分析第29-37页
    3.1 我国基本公共体育设施供给的精准研究逻辑选择第29-32页
        3.1.1 基本公共体育设施数量是精准供给实现的基础第29-30页
        3.1.2 基本公共体育设施供给的种类是精准供给实现的保障第30-31页
        3.1.3 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的供给布局是精准供给实现的关键第31-32页
    3.2 我国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精准供给现状第32-34页
        3.2.1 我国基本公共体育设施数量精准供给的现状第32-33页
        3.2.2 我国基本公共体育设施供给种类的现状第33-34页
        3.2.3 我国基本公共体育设施供给布局的现状第34页
    3.3 我国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精准供给的问题分析第34-37页
        3.3.1 基本公共体育设施供给的数量不精确第34-35页
        3.3.2 基本公共体育设施供给的种类偏低第35-36页
        3.3.3 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的布局不够精准第36-37页
第四章 提升我国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精准供给的需求因素第37-43页
    4.1 影响我国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精准供给的因素第37-40页
        4.1.1 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的供给模式第37-38页
        4.1.2 各地方体育局的政策制定第38-39页
        4.1.3 公众对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的需求第39-40页
    4.2 需求识别因素的选择依据第40-43页
        4.2.1 满足公民需求是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精准供给的直接目的第40-41页
        4.2.2 需求识别是提升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精准供给的前提第41-43页
第五章 需求识别对我国基本公共体育设施数量的精准供给的提升第43-48页
    5.1 我国基本公共体育设施数量精准供给不足的原因第43-44页
        5.1.1 “不精的原因”—目标群体需求的复杂性第43页
        5.1.2 “不准的原因”—技术障碍导致识别失准第43-44页
    5.2 需求识别对基本公共体育设施数量精准供给提升的途径第44-45页
        5.2.1 运用信息化技术,将目标群体需求分层、分类第44页
        5.2.2 完善识别技术,提升识别精度第44-45页
    5.3 需求识别对我国基本公共体育设施数量精准供给的提升论证第45-48页
        5.3.1 提升供给效率,节约供给成本第45-46页
        5.3.2 满足居民的多元化、差异化需求第46-48页
第六章 需求识别对我国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精准供给种类的提升第48-55页
    6.1 我国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精准供给种类偏低的原因第48-50页
        6.1.1 没有因地制宜,导致公共体育资源浪费第48-49页
        6.1.2 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缺失,导致供非所需第49-50页
    6.2 需求识别对我国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精准供给种类的提升途径第50-53页
        6.2.1 建立基于公众需求的供给决策机制第50-51页
        6.2.2 加强政府“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和精准供给意识第51-53页
    6.3 需求识别对我国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精准供给种类的提升论证第53-55页
        6.3.1 量体裁衣,提升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精准供给种类第53页
        6.3.2 “以人为本”服务理念有助于居民获得感提升第53-55页
第七章 需求识别对我国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精准布局的提升第55-62页
    7.1 我国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精准布局的障碍第55-58页
        7.1.1 缺乏民本规划的群体布局第55-56页
        7.1.2 服务半径过大的空间布局第56-58页
    7.2 需求识别对我国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精准布局的提升途径第58-60页
        7.2.1 基于民本规划的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群体布局第58-59页
        7.2.2 基于需求导向的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的区位选择第59-60页
    7.3 需求识别对我国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精准布局的提升论证第60-62页
        7.3.1 满足基本公共体育设施适用群体的多样性第60页
        7.3.2 有效促进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与城市建设的多元性融合第60-62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8.1 研究结论第62-63页
    8.2 研究展望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科研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音段特征应用于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的音乐治疗个案研究
下一篇:体育场地设施布局规划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烟台市城区体育规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