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景观在城市居住区中的营造研究--以西安市居住区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结构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2 框架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城市居住区水景相关理论与概述 | 第15-25页 |
2.1 景观设计学理论 | 第15-16页 |
2.2 景观美学理论 | 第16-17页 |
2.3 环境心理学理论 | 第17页 |
2.4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17-18页 |
2.5 居住区水景的历史发展 | 第18-22页 |
2.5.1 国外居住区水景 | 第19-20页 |
2.5.2 我国传统居住区水景 | 第20-21页 |
2.5.3 现代居住区水景的形成 | 第21-22页 |
2.6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6.1 城市居住区 | 第22页 |
2.6.2 水体景观 | 第22页 |
2.6.3 城市居住区水景 | 第22-23页 |
2.7 居住区水景的功能 | 第23-24页 |
2.7.1 带来多方面的审美体验 | 第23页 |
2.7.2 提供娱乐空间 | 第23-24页 |
2.7.3 调节局部小环境的气候 | 第24页 |
2.7.4 蓄水防灾作用 | 第24页 |
2.7.5 社会经济作用 | 第24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西安市居住区水景设计调研分析 | 第25-40页 |
3.1 西安市概况 | 第25页 |
3.2 城市水系分布状况 | 第25-26页 |
3.3 水景住区的类型 | 第26页 |
3.3.1 以自然水景为主的小区 | 第26页 |
3.3.2 以人工水景为主的小区 | 第26页 |
3.4 西安市居住区水景调查分析 | 第26-36页 |
3.4.1 居住区调查概况 | 第27-28页 |
3.4.2 居住区水景基本情况 | 第28-31页 |
3.4.3 居住区水景实例研究 | 第31-36页 |
3.5 西安市居住区水景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3.5.1 没有充分考虑居民亲水的愿望 | 第36页 |
3.5.2 后期维护费用高 | 第36-37页 |
3.5.3 水质污染,生态性差 | 第37-38页 |
3.5.4 缺乏地域文化特色 | 第38-39页 |
3.5.5 缺乏对抽象水景的应用 | 第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城市居住区水景设计分析 | 第40-61页 |
4.1 居住区水景的应用形式 | 第40-43页 |
4.1.1 点缀型水景 | 第40-41页 |
4.1.2 生态型水景 | 第41页 |
4.1.3 亲水型水景 | 第41-42页 |
4.1.4 抽象型水景 | 第42-43页 |
4.2 居住区水景的设计原则 | 第43-44页 |
4.2.1 生态性原则 | 第43页 |
4.2.2 尺度性原则 | 第43-44页 |
4.2.3 整体性原则 | 第44页 |
4.3 城市居住区水景设计手法 | 第44-46页 |
4.3.1 对比手法 | 第44-45页 |
4.3.2 衬托手法 | 第45页 |
4.3.3 借声手法 | 第45页 |
4.3.4 光影手法 | 第45页 |
4.3.5 点色手法 | 第45-46页 |
4.4 水景设计的细节营造 | 第46-51页 |
4.4.1 植物 | 第46-47页 |
4.4.2 构筑物 | 第47页 |
4.4.3 小品 | 第47-48页 |
4.4.4 驳岸 | 第48-49页 |
4.4.5 水景的管理与维护 | 第49-51页 |
4.5 适合西安市居住区水景设计的方法 | 第51-60页 |
4.5.1 设计科学合理的水景景观 | 第51-52页 |
4.5.2 薄水设计 | 第52-54页 |
4.5.3 充分考虑水景的生态设计 | 第54-56页 |
4.5.4 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 第56-58页 |
4.5.5 抽象型水景的应用 | 第58-6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广厦·水岸东方实例研究 | 第61-71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61-62页 |
5.2 设计理念 | 第62页 |
5.3 水景设计具体分析 | 第62-66页 |
5.3.1 水景营造 | 第62-63页 |
5.3.2 景观布局 | 第63-64页 |
5.3.3 植物设计 | 第64-65页 |
5.3.4 驳岸设计 | 第65页 |
5.3.5 小品设计 | 第65页 |
5.3.6 居民感受 | 第65-66页 |
5.4 水景设计特色 | 第66-69页 |
5.4.1 水景人性化的体现 | 第66-67页 |
5.4.2 薄水景观的运用 | 第67页 |
5.4.3 生态性的体现 | 第67-68页 |
5.4.4 地域性的体现 | 第68页 |
5.4.5 景观意境美的体现 | 第68-69页 |
5.5 水景效果及结果分析 | 第69-70页 |
5.5.1 水景效果 | 第69页 |
5.5.2 存在的不足 | 第69-7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录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