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再生混凝土的特点 | 第10-14页 |
1.1.1 再生粗骨料的基本性质 | 第10-11页 |
1.1.2 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 | 第11-14页 |
1.2 钢管再生混凝土的特点 | 第14-15页 |
1.2.1 钢管普通混凝土的特点 | 第14-15页 |
1.2.2 钢管再生混凝土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改善 | 第15页 |
1.3 混凝土徐变理论 | 第15-16页 |
1.3.1 徐变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1.3.2 徐变机理 | 第16页 |
1.3.3 徐变影响因素 | 第16页 |
1.4 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4.1 再生混凝土长期性能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2 钢管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3 钢管再生混凝土长期性能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4.4 钢管普通混凝土徐变稳定研究现状 | 第20页 |
1.4.5 钢管再生混凝土徐变稳定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钢管再生混凝土长期变形计算模型对比分析 | 第22-43页 |
2.1 前言 | 第22页 |
2.2 再生混凝土徐变预测模型 | 第22-26页 |
2.2.1 Brito-D和Brito-W模型 | 第23-24页 |
2.2.2 Fathifazl模型 | 第24-26页 |
2.3 基于已有试验的钢管再生混凝土徐变预测模型对比分析 | 第26-31页 |
2.3.1 钢管再生混凝土长期性能试验概况 | 第26-28页 |
2.3.2 钢管再生混凝土试件长期变形发展趋势对比分析 | 第28-30页 |
2.3.3 钢管再生混凝土试件长期变形对比分析 | 第30-31页 |
2.4 钢管再生混凝土长期变形参数分析 | 第31-36页 |
2.4.1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 | 第32-33页 |
2.4.2 核心再生混凝土强度 | 第33-34页 |
2.4.3 加载龄期 | 第34-35页 |
2.4.4 含钢率 | 第35-36页 |
2.5 钢管再生混凝土徐变简化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 第36-42页 |
2.5.1 混凝土长期变形简化计算方法介绍 | 第37-40页 |
2.5.2 钢管再生混凝土徐变简化计算方法精度分析 | 第40-4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长期荷载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静力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43-63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有限元模型 | 第43-46页 |
3.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3.2.2 材料参数的选取 | 第44-46页 |
3.3 长期荷载作用对构件内力重分布的影响分析 | 第46-52页 |
3.3.1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 | 第47页 |
3.3.2 荷载比 | 第47-48页 |
3.3.3 长细比 | 第48-49页 |
3.3.4 含钢率 | 第49-50页 |
3.3.5 加载龄期 | 第50页 |
3.3.6 核心再生混凝土强度 | 第50-51页 |
3.3.7 钢材屈服强度 | 第51-52页 |
3.4 长期荷载作用对构件屈曲前变形和稳定承载力的影响 | 第52-61页 |
3.4.1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 | 第52-53页 |
3.4.2 荷载比 | 第53-55页 |
3.4.3 长细比 | 第55-56页 |
3.4.4 含钢率 | 第56-57页 |
3.4.5 加载龄期 | 第57-59页 |
3.4.6 核心再生混凝土强度 | 第59-60页 |
3.4.7 钢材屈服强度 | 第60-6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4章 高应力状态下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徐变试验研究 | 第63-81页 |
4.1 引言 | 第63页 |
4.2 试验过程 | 第63-70页 |
4.2.1 试件的设计和制作 | 第63-65页 |
4.2.2 材料的性能 | 第65-68页 |
4.2.3 徐变加载及测量过程 | 第68-70页 |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0-76页 |
4.3.1 试验温度和荷载变化 | 第70-71页 |
4.3.2 试验结果 | 第71-74页 |
4.3.3 不同应力水平条件下试件徐变特性对比 | 第74-76页 |
4.4 持荷过程中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分析 | 第76-7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