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RP筋混凝土梁短期抗弯刚度及变形行为的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1.2 FRP筋简介 | 第10-11页 |
| 1.3 GFRP筋混凝土梁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 1.3.1 GFRP筋混凝土梁的受弯承载力 | 第11-13页 |
| 1.3.2 FRP筋混凝土梁的短期变形 | 第13-15页 |
| 1.3.3 FRP筋混凝土梁的裂缝 | 第15-18页 |
| 1.4 本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2章 GFRP筋混凝土梁加载试验 | 第19-49页 |
| 2.1 引言 | 第19页 |
| 2.2 试验设计 | 第19-20页 |
| 2.3 试验材料 | 第20-26页 |
| 2.3.1 混凝土材料及配合比的测定 | 第20-23页 |
| 2.3.2 筋材的选用性能的测定 | 第23-25页 |
| 2.3.3 加载装置的设计及制作 | 第25-26页 |
| 2.4 试验测量内容及方法 | 第26-27页 |
| 2.4.1 混凝土梁挠度的测试 | 第26页 |
| 2.4.2 混凝土和筋材应变的测试 | 第26-27页 |
| 2.5 试验过程 | 第27-28页 |
| 2.6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8-47页 |
| 2.6.1 试件破坏模式 | 第28-29页 |
| 2.6.2 跨中截面混凝土应力应变分析 | 第29-34页 |
| 2.6.3 荷载-位移曲线 | 第34-40页 |
| 2.6.4 裂缝发展过程分析 | 第40-47页 |
| 2.6.5 正常使用阶段控制参数分析 | 第47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3章 GFRP筋混凝土梁有限元分析 | 第49-63页 |
| 3.1 引言 | 第49页 |
| 3.2 混凝土本构模型 | 第49-52页 |
| 3.2.1 本构模型的选取 | 第49-51页 |
| 3.2.2 塑性损伤模型参数的选取 | 第51-52页 |
| 3.3 筋材本构模型 | 第52-53页 |
| 3.4 分析方法的选择 | 第53-54页 |
| 3.5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4-56页 |
| 3.5.1 整体模型的建立 | 第54-55页 |
| 3.5.2 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滑移 | 第55-56页 |
| 3.6 有限元结果分析 | 第56-61页 |
| 3.6.1 失效模式 | 第56-57页 |
| 3.6.2 应力分析 | 第57-59页 |
| 3.6.3 荷载-位移曲线 | 第59-60页 |
| 3.6.4 裂缝形态 | 第60-61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第4章 GFRP筋混凝土梁有限元参数分析 | 第63-76页 |
| 4.1 引言 | 第63页 |
| 4.2 混凝土强度对梁性能的影响 | 第63-65页 |
| 4.3 保护层厚度对梁性能的影响 | 第65-67页 |
| 4.4 截面形式对梁性能的影响 | 第67-71页 |
| 4.4.1 跨高比 | 第67-68页 |
| 4.4.2 高宽比 | 第68-71页 |
| 4.5 筋材布置 | 第71-74页 |
| 4.5.1 受拉筋布置形式对梁性能的影响 | 第71-73页 |
| 4.5.2 受压筋配筋率对梁性能的影响 | 第73-74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 第5章 理论分析 | 第76-86页 |
| 5.1 引言 | 第76页 |
| 5.2 裂缝 | 第76-80页 |
| 5.2.1 裂缝间距 | 第76-77页 |
| 5.2.2 裂缝宽度 | 第77-80页 |
| 5.3 跨中位移 | 第80-85页 |
| 5.3.1 国内外理论公式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 第80-83页 |
| 5.3.2 正常使用状态位移限值理论推导 | 第83-85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 结论 | 第86-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3-95页 |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