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感觉派小说论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1 时代记录者 | 第11-27页 |
1.1 日本新感觉派与中国式新感觉派 | 第11-15页 |
1.1.1 日本新感觉派的形成 | 第11-13页 |
1.1.2 中国新感觉派的出现 | 第13-15页 |
1.2 “新感觉派”的形成与现代都市文化 | 第15-21页 |
1.2.1 一个幻境的舞台 | 第16-17页 |
1.2.2 一个扑朔迷离的海上繁华梦 | 第17-18页 |
1.2.3 一场文学与都市的新际会 | 第18-21页 |
1.3 紧扼“现代”之喉 | 第21-27页 |
1.3.1 主体与客体的现代性 | 第21-23页 |
1.3.2 现代协奏中的拓荒者 | 第23-24页 |
1.3.3 在传统中看现代 | 第24-27页 |
2 都市的漫游者 | 第27-39页 |
2.1 欲望支配的都市产物 | 第27-31页 |
2.1.1 女性主体意识的崛起 | 第27-29页 |
2.1.2 现代女性与传统男性的反转 | 第29-31页 |
2.2 断裂下的都市生命线 | 第31-35页 |
2.2.1 断片的都市时空 | 第31-33页 |
2.2.2 穆时英的“二重”生命线 | 第33-35页 |
2.3 现实之外的都市人 | 第35-39页 |
2.3.1 一个“现代”的文学 | 第35-37页 |
2.3.2 一个传统的浪漫文人 | 第37-39页 |
3 文学的审丑 | 第39-48页 |
3.1 新感觉派的先锋精神 | 第39-42页 |
3.1.1 反传统的小说体式改造 | 第39-41页 |
3.1.2 多变主观化的叙述视角 | 第41-42页 |
3.2 “新感觉派”的人本精神 | 第42-45页 |
3.2.1 悬浮于都市上空的无家游荡者 | 第42-44页 |
3.2.2 租界文化造成的集体焦虑感 | 第44-45页 |
3.3 “新感觉派”的世俗精神 | 第45-48页 |
3.3.1 重返传统文化,追寻精神家园 | 第45-46页 |
3.3.2 市民阶层崛起,大众.味契合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