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规划、勘测与设计论文--线路设计论文--交叉口及其设计论文

基于运行速度的立交线形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2 相关研究综述第9-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2-14页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2-13页
        1.3.2 技术路线第13-14页
第二章 运行速度在公路线形设计上的应用第14-21页
    2.1 运行速度分析第14-15页
    2.2 高速公路运行速度应用模型第15-20页
        2.2.1 典型路段单元的划分第15-16页
        2.2.2 直线段运行速度模型第16-17页
        2.2.3 纵坡段运行速度模型第17页
        2.2.4 平曲线段运行速度模型第17-19页
        2.2.5 弯坡组合段运行速度模型第19-20页
    2.3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互通式立交运行速度数据调查第21-36页
    3.1 匝道车辆行驶特性分析第21-22页
    3.2 互通式立交运行速度影响因素第22-25页
        3.2.1 运行速度与几何线形之间的关系第23-24页
        3.2.2 运行速度与道路环境之间的关系第24-25页
        3.2.3 运行速度影响因素的确定第25页
    3.3 运行速度数据调查第25-35页
        3.3.1 调查目的第25页
        3.3.2 调查内容第25-26页
        3.3.3 样本量及调查地点第26-27页
        3.3.4 调查车型第27-29页
        3.3.5 调查仪器及人员第29-30页
        3.3.6 调查方法第30页
        3.3.7 调查数据第30-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互通式立交运行速度模型的建立第36-53页
    4.1 数据处理第36-42页
        4.1.1 主线段数据分析第36-38页
        4.1.2 匝道数据分析第38-42页
    4.2 回归模型建立第42-52页
        4.2.1 SAS软件介绍第42页
        4.2.2 主线段运行速度模型建立第42-43页
        4.2.3 减速段运行速度模型建立第43-46页
        4.2.4 匀速段运行速度模型建立第46-49页
        4.2.5 加速段运行速度模型建立第49-52页
    4.3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应用运行速度的立交线形评价方法第53-72页
    5.1 应用运行速度评价的标准第53-58页
        5.1.1 互通式立交区安全性分析与评价第54-55页
        5.1.2 主线速度协调性评价第55-56页
        5.1.3 匝道速度协调性评价第56-58页
    5.2 应用运行速度评价的步骤第58-62页
        5.2.1 互通式立交主线评价步骤第58-62页
        5.2.2 互通式立交匝道评价步骤第62页
    5.3 工程实例第62-71页
        5.3.1 项目概况第62-64页
        5.3.2 安全性评价流程第64-71页
    5.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结语第72-75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第72-73页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73页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附录第78-8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锚式悬索—斜拉组合体系桥合理成桥状态及参数分析
下一篇:基于经验贝叶斯法的高速公路事故黑点识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