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学(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论文--机构学论文--凸轮机构论文

基于动力学的盘状凸轮机构凸轮轮廓的设计方法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第12页
    1.2 课题的研究状况、发展趋势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发展趋势第14-15页
    1.3 课题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本章小结第16-18页
第二章 盘状凸轮轮廓设计系统及支撑软件概况第18-26页
    2.1 需求分析第18-19页
        2.1.1 凸轮机构从动件运动规律选择及凸轮轮廓设计主要参数的优化第18-19页
        2.1.2 基于动力学盘状凸轮机构轮廓的设计第19页
        2.1.3 盘状凸轮轮廓的加工精度设计第19页
    2.2 盘状凸轮轮廓设计的支撑软件简介第19-23页
        2.2.1 MATLAB编程语言及其特性第19-20页
        2.2.2 图形用户接面Gui及其特性第20-21页
        2.2.3 图形用户接面Gui设计方法第21页
        2.2.4 Gui的创建流程第21-22页
        2.2.5 常用按钮控件介绍第22-23页
    2.3 盘状凸轮轮廓设计系统的总体界面第23-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6页
第三章 盘状凸轮轮廓的主要参数设计方法第26-42页
    3.1 凸轮机构简介第26-27页
    3.2 影响凸轮轮廓的主要因素第27-34页
        3.2.1 从动件运动规律第27-28页
        3.2.2 从动件运动规律分析模块第28-31页
        3.2.3 实例第31页
        3.2.4 盘状凸轮机构基圆半径第31-32页
        3.2.5 盘状凸轮机构滚子半径第32-33页
        3.2.6 盘状凸轮机构偏心距第33页
        3.2.7 盘状凸轮机构中凸轮的曲率半径第33-34页
        3.2.8 导轨长度和悬梁尺寸第34页
        3.2.9 升程和回程的压力角第34页
    3.3 主要参数的优化模型第34-39页
        3.3.1 设计变量第35页
        3.3.2 目标函数第35-36页
        3.3.3 盘状凸轮机构基圆半径的约束条件第36页
        3.3.4 盘状凸轮机构滚子半径的约束条件第36-37页
        3.3.5 盘状凸轮机构偏心距的约束条件第37页
        3.3.6 盘状凸轮机构中凸轮曲率半径的约束条件第37页
        3.3.7 导轨长度和悬梁尺寸的约束条件第37页
        3.3.8 升程和回程的压力角的约束条件第37页
        3.3.9 盘状凸轮机构接触强度的约束条件第37-38页
        3.3.10 盘状凸轮轮廓主要参数优化界面第38-39页
        3.3.11 实例第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2页
第四章 基于动力学盘状凸轮机构轮廓线设计方法第42-52页
    4.1 分析概述第42页
    4.2 盘状凸轮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及其运动方程式第42-47页
        4.2.1 盘状凸轮机构的动力学模型第42-43页
        4.2.2 盘状凸轮机构的动力学方程第43-44页
        4.2.3 盘状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弹性刚度第44页
        4.2.4 盘状凸轮机构的固有频率第44-45页
        4.2.5 从动件与凸轮接触点运动规律界面及程序代码第45-46页
        4.2.6 实例第46-47页
    4.3 盘状凸轮轮廓线的设计方法第47-51页
        4.3.1 解析法设计盘状凸轮理论轮廓线第47-48页
        4.3.2 盘状凸轮机构凸轮实际工作轮廓线的设计第48-49页
        4.3.3 绘制盘状凸轮轮廓界面及程序代码第49-50页
        4.3.4 实例第50-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盘状凸轮轮廓加工精度设计第52-70页
    5.1 分析概述第52页
    5.2 盘状凸轮与从动件之间作用力的分析第52-55页
        5.2.1 盘状凸轮机构中的作用力第52-53页
        5.2.2 盘状凸轮机构压力角的计算第53-54页
        5.2.3 从动件的惯性力第54-55页
        5.2.4 从动件的弹簧力第55页
        5.2.5 摩擦角第55页
    5.3 盘状凸轮与从动件之间接触应力的分析第55-64页
        5.3.1 盘状凸轮机构接触应力第55-57页
        5.3.2 盘状凸轮机构中凸轮与滚子的综合曲率半径第57-60页
        5.3.3 盘状凸轮机构材料的选择及其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第60-61页
        5.3.4 盘状凸轮与从动件之间接触应力的界面及程序代码第61-63页
        5.3.5 实例第63-64页
    5.4 盘状凸轮弹性变形的形变量第64-67页
        5.4.1 盘状凸轮弹性变形的分析第64-65页
        5.4.2 盘状凸轮弹性变形形变量的界面及程序代码第65-66页
        5.4.3 实例第66-67页
    5.5 盘状凸轮轮廓加工精度等级的选择第67-69页
        5.5.1 盘状凸轮加工精度与表面粗糙度第67-68页
        5.5.2 盘状凸轮轮廓加工精度等级的选取第68-69页
    5.6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结论第70-72页
    6.1 结论第70页
    6.2 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作者简介第76-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反渗透工艺深度处理农副产品加工废水并回用的试验研究
下一篇:布敦岩沥青在沥青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