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各种类型园林论文

亚热带湿热地区郊野公园气候适应性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45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8页
        1.1.1 我国郊野公园的发展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5-16页
        1.1.2 全球城市热环境恶化与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第16-17页
        1.1.3 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理论中对气候适应性设计缺乏必要关注第17页
        1.1.4 热舒适研究领域与规划设计领域的衔接桥梁未能有效搭建第17-18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20页
        1.2.1 研究目的第18页
        1.2.2 研究意义第18-20页
    1.3 研究对象与范围第20-26页
        1.3.1 研究对象第20-21页
        1.3.2 研究的地域范围第21-24页
        1.3.3 郊野公园室外热环境研究的空间尺度第24-25页
        1.3.4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5-26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6-41页
        1.4.1 关于郊野公园领域的研究第26-31页
        1.4.2 关于室外环境热舒适领域的研究第31-35页
        1.4.3 关于气候适应性设计的研究第35-40页
        1.4.4 小结与评价第40-41页
    1.5 本文工作重点第41-45页
        1.5.1 研究目标第41-42页
        1.5.2 研究内容第42-43页
        1.5.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第43页
        1.5.4 研究方法第43-44页
        1.5.5 研究框架第44-45页
第二章 亚热带湿热地区郊野公园典型案例室外热环境实测研究第45-115页
    2.1 基于实践项目的景观设计因子对微气候影响的初步实测研究第46-55页
        2.1.1 测试区域第46-47页
        2.1.2 测试目的与内容第47页
        2.1.3 测试仪器第47-48页
        2.1.4 测点布置情况第48-50页
        2.1.5 城市气象参数第50页
        2.1.6 实测结果分析第50-53页
        2.1.7 测试结论第53-55页
        2.1.8 设计反思第55页
    2.2 景观设计因子在夏季对微气候影响的实测研究第55-80页
        2.2.1 深圳马峦山郊野公园 2011 年夏季现场实测情况及数据分析第56-64页
        2.2.2 佛山南海三山郊野公园 2011 年夏季现场实测情况及数据分析第64-74页
        2.2.3 香港仔郊野公园 2010 年夏季现场实测情况及数据分析第74-80页
    2.3 景观设计因子在春、夏、秋三季对微气候影响的实测比较分析第80-113页
        2.3.1 测试区域第81页
        2.3.2 测试内容第81页
        2.3.3 测试仪器及测点布置情况第81-84页
        2.3.4 实测分析第84-111页
        2.3.5 实测结论第111-113页
    2.4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第三章 亚热带湿热地区郊野公园室外环境热舒适 SET 阈值初步研究第115-147页
    3.1 亚热带郊野公园春季热舒适范围初步研究第116-125页
        3.1.1 实测环境与调研概况第116-117页
        3.1.2 标准有效温度(SET)计算第117-118页
        3.1.3 测量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第118-121页
        3.1.4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下热舒适阈值的对比第121-122页
        3.1.5 春季热舒适阈值的提出及校验第122-125页
    3.2 亚热带郊野公园夏季热舒适阈值范围初步研究第125-132页
        3.2.1 实测环境与调研概况第125-127页
        3.2.2 标准有效温度(SET)计算第127页
        3.2.3 测量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第127-128页
        3.2.4 夏季热舒适阈值的提出及校验第128-132页
    3.3 亚热带郊野公园秋季热舒适范围初步研究第132-141页
        3.3.1 实测环境与调研概况第132-134页
        3.3.2 标准有效温度(SET)计算第134-135页
        3.3.3 测量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第135-137页
        3.3.4 秋季热舒适阈值的提出及校验第137-141页
    3.4 亚热带郊野公园春夏秋三季热舒适范围初步叠加研究第141-146页
        3.4.1 线性方程法推导春夏秋三季热舒适阈值范围第141-143页
        3.4.2 正态分布法校验春夏秋三季热舒适阈值范围第143-144页
        3.4.3 热舒适投票百分比拟合曲线校验春夏秋三季热舒适阈值范围第144-145页
        3.4.4 两种方法的春夏秋三季热舒适阈值范围对比第145-146页
    3.5 本章小结第146-147页
第四章 基于 ENVI-met 软件的亚热带湿热地区郊野公园室外热环境模拟研究第147-207页
    4.1 模拟与实测数据校验研究——以天鹿湖郊野公园春夏秋三季为例第147-163页
        4.1.1 模型建立与背景条件设定第147-151页
        4.1.2 实测与模拟数据结果分析第151-155页
        4.1.3 模拟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第155-162页
        4.1.4 模拟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小结第162页
        4.1.5 反思与优化建议第162-163页
    4.2 景观设计因子对微气候影响的模拟比较实验第163-179页
        4.2.1 理想模型游客活动区的面积取值第164页
        4.2.2 模型 1:无热缓冲环境时场地内草地对微气候的影响第164-170页
        4.2.3 模型 2:增设热缓冲带对场地内微气候的影响第170-175页
        4.2.4 模型 3:小面积草地对场地微气候的影响第175-179页
    4.3 理想模型中关键设计导控指标的模拟实验第179-205页
        4.3.1 理想模型中热缓冲带阈值模拟分析第180-183页
        4.3.2 不同景观设计因子组合的模拟分析第183-200页
        4.3.3 基于热舒适 SET 的景观设计因子导控指标分析第200-205页
    4.4 本章小结第205-207页
第五章 基于气候适应性的亚热带湿热地区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策略第207-261页
    5.1 设计目标与原则第207-213页
        5.1.1 设计目标第207-208页
        5.1.2 设计原则第208-213页
    5.2 亚热带湿热地区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第213-240页
        5.2.1 设置热缓冲带策略第213-222页
        5.2.2 运用遮阳体系策略第222-228页
        5.2.3 改善场地通风策略第228-232页
        5.2.4 被动蒸发降温策略第232-240页
    5.3 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的实践第240-260页
        5.3.1 案例 1:广东省天鹿湖森林公园主入口区景观设计第240-244页
        5.3.2 案例 2:江门新会小鸟天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第244-248页
        5.3.3 案例 3:佛山南海西樵听音湖核心景区景观规划设计第248-254页
        5.3.4 案例 4:佛山东平绿色低碳生态新城景观规划设计导则第254-260页
    5.4 本章小结第260-261页
总结与展望第261-269页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261-265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265-266页
    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第266-269页
参考文献第269-277页
附录:春、夏、秋三季实测与模拟数值的具体对比第277-28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280-283页
致谢第283-286页
附件第286页

论文共2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古村落空间解析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采动裂隙岩体应力恢复及其渗透性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