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第16-20页 |
1.3.1 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方面 | 第16-18页 |
1.3.2 老挝农业发展研究方面 | 第18-20页 |
1.4 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现代农业及农业发展战略理论基础 | 第23-31页 |
2.1 现代农业的内涵及模式 | 第23-26页 |
2.1.1 现代农业内涵 | 第23页 |
2.1.2 现代农业的特征 | 第23-24页 |
2.1.3 现代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 | 第24-26页 |
2.2 战略的概念与特性 | 第26-28页 |
2.2.1 战略的内涵 | 第26-27页 |
2.2.2 战略的特征 | 第27-28页 |
2.2.3 战略的过程阶段 | 第28页 |
2.3 农业发展战略分析 | 第28-31页 |
2.3.1 农业发展战略的概念 | 第28-29页 |
2.3.2 农业发展战略的过程阶段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老挝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31-42页 |
3.1 老挝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 第32-37页 |
3.1.1 农户结构分析 | 第32-33页 |
3.1.2 农业劳动力状况分析 | 第33-34页 |
3.1.3 土地结构分析 | 第34页 |
3.1.4 农业基础设施状况 | 第34-35页 |
3.1.5 农业生产管理水平 | 第35-36页 |
3.1.6 农业信贷状况分析 | 第36页 |
3.1.7 气候及自然灾害特征分析 | 第36-37页 |
3.2 老挝农业生产现状分析 | 第37-39页 |
3.2.1 种植业 | 第37-38页 |
3.2.2 畜牧业 | 第38-39页 |
3.2.3 林业 | 第39页 |
3.2.4 渔业 | 第39页 |
3.3 老挝农业政策分析 | 第39-41页 |
3.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老挝农业发展 SWOT 分析 | 第42-50页 |
4.1 老挝农业发展的机会 | 第42-43页 |
4.1.1 老挝政局稳定及加入东盟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机遇 | 第42-43页 |
4.1.2 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 第43页 |
4.1.3 产业结构依赖农业经济 | 第43页 |
4.2 老挝农业发展的威胁 | 第43-45页 |
4.2.1 周边国家农业发展带来的威胁 | 第44页 |
4.2.2 地区安全和自然疾病带来的威胁 | 第44-45页 |
4.3 老挝农业发展的优势 | 第45-47页 |
4.3.1 农业资源丰富 | 第45-46页 |
4.3.2 地理位置优越 | 第46页 |
4.3.3 农业产业政策导向 | 第46-47页 |
4.4 老挝农业发展的劣势 | 第47-48页 |
4.4.1 农业内部结构构成比例不适当 | 第47页 |
4.4.2 生产力水平低下 | 第47页 |
4.4.3 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 | 第47-48页 |
4.4.4 交通运输条件差 | 第48页 |
4.5 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国外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借鉴 | 第50-58页 |
5.1 发达国家农业发展过程与特征分析 | 第50-53页 |
5.1.1 美国农业 | 第50-51页 |
5.1.2 日本农业 | 第51-53页 |
5.2 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过程与特征分析 | 第53-55页 |
5.2.1 中国农业 | 第53-54页 |
5.2.2 越南农业 | 第54-55页 |
5.3 对老挝的启示 | 第55-58页 |
第六章 老挝农业发展战略规划 | 第58-68页 |
6.1 老挝农业发展战略背景分析 | 第58页 |
6.2 老挝农业发展战略环境分析 | 第58-59页 |
6.3 老挝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战略问题 | 第59-60页 |
6.4 老挝农业发展战略目标分析 | 第60页 |
6.5 老挝农业发展战略选择 | 第60-65页 |
6.5.1 北部地区-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 | 第60-62页 |
6.5.2 中部地区-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 | 第62-64页 |
6.5.3 南部地区-市场营销发展战略 | 第64-65页 |
6.6 老挝农业发展战略实施分析 | 第65-66页 |
6.7 老挝农业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66-6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1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作者简介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