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

阀配流变量轴向柱塞马达及其变量机构研究

摘要第6-10页
Abstract第10-15页
目录第16-21页
图表清单第21-29页
第1章 绪论第29-81页
    1.1 油液混合动力车辆对变量泵/马达在极端工况的高效率要求第29-46页
        1.1.1 车辆油液混合动力系统的原理与发展趋势第30-32页
        1.1.2 油液混合动力车辆动力系统及其对泵/马达的效率要求第32-33页
        1.1.3 变量柱塞泵/马达的配流机构及其在低排量下的效率第33-44页
        1.1.4 座阀配流柱塞泵的转速限制和马达工况的缺失第44-46页
    1.2 数字变量的前身——对整个液压源进行数字变量的“开关液压源”第46-66页
        1.2.1 开关液压源理论提出的背景第46-48页
        1.2.2 升压型开关液压源结构及工作原理第48-50页
        1.2.3 降压增流型开关液压源结构及工作原理第50-52页
        1.2.4 复合型开关液压源结构及工作原理第52-54页
        1.2.5 开关液压源速度控制系统的负载自动适应原理与脉频调制第54-56页
        1.2.6 开关液压源的变压损耗第56-66页
    1.3 电控数字变量与传统变量方式的对比及其面临的挑战第66-80页
        1.3.1 可变有效排量的液压泵/马达(VVDP/M)第66-71页
        1.3.2 高速开关阀配流的柱塞泵/马达第71-76页
        1.3.3 电控数字变量柱塞泵/马达的冲击问题第76-77页
        1.3.4 论文研究的目标第77页
        1.3.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77-79页
        1.3.6 论文研究的意义第79-80页
    1.4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2章 阀配流变量轴向柱塞马达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第81-103页
    2.1 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对阀配流变量轴向柱塞马达的要求第81-83页
    2.2 阀配流变量轴向柱塞马达的结构与阀配流工作原理第83-85页
    2.3 基于“正交偏置法”的轴向柱塞马达的阀配流变量方法第85-88页
    2.4 高、低压配流阀的初始状态设置第88-93页
        2.4.1 数字变量泵/马达配流阀的初始状态第88-91页
        2.4.2 变量阀配流机构中高、低压配流阀初始状态设置第91-93页
    2.5 阀配流变量轴向柱塞马达的建模第93-96页
        2.5.1 单柱塞马达建模第93-94页
        2.5.2 七柱塞马达数学建模第94-96页
    2.6 阀配流变量轴向柱塞马达的样机与实验系统第96-102页
    2.7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3章 阀配流变量轴向柱塞马达的开关变量控制机理研究第103-145页
    3.1 阀配流变量轴向柱塞马达对阀配流机构的要求第103-112页
    3.2 阀配流变量轴向柱塞马达的配流机构及其工作原理第112-120页
    3.3 阀配流变量轴向柱塞马达在100%变量时的输出流量与扭矩第120-122页
        3.3.1 单个柱塞的输出流量与扭矩第120-121页
        3.3.2 多柱塞马达的综合输出流量与扭矩第121-122页
    3.4 基于“正交偏置法”的轴向柱塞马达阀配流变量控制第122-135页
        3.4.1 变量驱动环位移控制先导换向阀阀口开度的机理第122-127页
        3.4.2 变量驱动环位移控制配流阀开关角位置的机理第127-129页
            3.4.2.1 吸油区高压配流阀开关角位置的控制第127-129页
            3.4.2.2 排油区低压配流阀开关角位置的控制第129页
        3.4.3 理想状态下变量驱动环位移控制马达输出扭矩的机理第129-132页
        3.4.4 理想状态下变量驱动环位移控制马达做功流量的计算第132-135页
    3.5 变量驱动环位移控制配流阀开关角位置的静特性仿真第135-142页
        3.5.1 单个柱塞马达工况第135-137页
        3.5.2 单个柱塞再生制动工况第137-139页
        3.5.3 七个柱塞联合仿真结果与分析第139-142页
    3.6 变量驱动环位移控制配流阀开关角位置静特性试验与分析第142-144页
    3.7 本章小结第144-145页
第4章 阀配流变量轴向柱塞马达消除开关过程压力冲击的机理研究第145-171页
    4.1 阀配流变量轴向柱塞马达工作周期的六个阶段第145-146页
    4.2 高压配流阀的无冲击关闭机理第146-147页
    4.3 低压配流阀的无冲击开启机理第147-148页
    4.4 低压配流阀流动方向的无冲击切换机理第148-150页
    4.5 低压配流阀的无冲击关闭机理第150-151页
    4.6 高压配流阀的无冲击开启机理第151-152页
    4.7 高压配流阀流动方向的无冲击切换机理第152-153页
    4.8 阀孔加工误差及先导柱塞外缘磨损对开环变量的影响分析第153-155页
    4.9 阀配流变量轴向柱塞马达的三种极端工况控制方法第155-158页
        4.9.1 阀配流变量轴向柱塞马达的启动控制方法第155-156页
        4.9.2 阀配流变量轴向柱塞马达的制动控制方法第156-157页
        4.9.3 阀配流变量轴向柱塞马达的换向控制方法第157-158页
    4.10 阀配流变量轴向柱塞马达的起制动特性仿真第158-167页
        4.10.1 启动特性仿真结果与分析第158-161页
        4.10.2 再生制动特性仿真结果与分析第161-167页
    4.11 阀配流变量轴向柱塞马达的起制动特性试验结果与分析第167-169页
    4.12 本章小结第169-171页
第5章 阀配流变量轴向柱塞马达变量偏差与降低节流损耗的机理研究第171-199页
    5.1 高、低压配流阀芯的结构参数及液动力分析第171-179页
        5.1.1 主阀芯的结构参数与数学建模第171-173页
        5.1.2 主阀芯的静态特性分析第173-175页
            5.1.2.1 主阀芯的流量特性第173-174页
            5.1.2.2 先导阀芯与阀体配合间隙对引起的泄漏第174-175页
        5.1.3 作用在主阀芯上的稳态液动力分析第175-178页
        5.1.4 作用在主阀芯上的瞬态液动力分析第178-179页
    5.2 开关过程延时引起的变量偏差第179-186页
        5.2.1 吸油过渡过程中柱塞产生的角位移第180-182页
        5.2.2 高压配流阀关闭到低压阀开启过程中柱塞产生的角位移第182-183页
        5.2.3 排油过渡过程中柱塞产生的角位移第183-185页
        5.2.4 低压配流阀关闭到高压阀开启过程中柱塞产生的角位移第185-186页
    5.3 开关过程延时阶段的柱塞压力变化与节流损耗第186-195页
        5.3.1 吸油过渡过程中柱塞的压力变化第186-187页
        5.3.2 排油过渡过程中柱塞的压力变化第187-188页
        5.3.3 单个柱塞在六个阶段的总输出扭矩第188-190页
        5.3.4 转速对单个柱塞在六个阶段输出扭矩的影响第190-192页
        5.3.5 单个柱塞在两个开关过程的总节流损耗第192-195页
    5.4 阀配流变量轴向柱塞马达单柱塞的动态性能仿真结果与分析第195-198页
        5.4.1 变量控制特性仿真结果与分析第195-198页
    5.5 本章小结第198-199页
第6章 阀配流变量轴向柱塞马达的不稳定轴向力支撑机理第199-211页
    6.1 阀配流变量轴向柱塞马达的不稳定轴向力分析第199-202页
        6.1.1 阀配流变量轴向柱塞马达在100%变量时的轴向力分析第200-201页
        6.1.2 阀配流变量轴向柱塞马达在其他变量比下的轴向力分析第201-202页
    6.2 基于圆盘缝隙前置阻尼的中心通流式静压推力轴承原理与承载能力第202-205页
    6.3 前置阻尼大小与承载能力j容积损耗的关系第205-207页
    6.4 单个静压推力轴承试验结果与分析第207-209页
    6.5 本章小结第209-211页
第7章 阀配流变量轴向柱塞马达的再生制动机理研究第211-223页
    7.1 阀配流变量轴向柱塞马达再生制动过程的配流机构工作原理第211-215页
    7.2 阀配流变量轴向柱塞马达再生制动过程的阀配流控制机理第215-216页
    7.3 阀配流变量轴向柱塞马达全再生制动过程的输出流量与扭矩第216-219页
        7.3.1 理想状态下的输出流量第216-217页
        7.3.2 非理想状态下的输出流量与扭矩第217-219页
    7.4 纯机液数字马达的再生制动特性仿真结果与分析第219-222页
    7.5 本章小结第222-223页
第8章 总结与展望第223-227页
    8.1 全文总结第223-225页
    8.2 下一步的研究计划第225-227页
参考文献第227-23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237-238页
致谢第238页

论文共2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丛枝菌根真菌(AMF)调控杨树生长及干旱响应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车辆模拟器运动模拟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