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线路施工论文--施工组织与技术管理论文

高铁施工风险管理和担保制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问题的提出第11-14页
        1.2.1 新形势的需要第11-13页
        1.2.2 大环境的需要第13-14页
    1.3 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5页
    1.5 本文的内容结构第15-18页
        1.5.1 绪论部分第16页
        1.5.2 风险管理和担保制度分析第16页
        1.5.3 施工风险模型建立第16页
        1.5.4 风险管理与担保制度对策措施第16-17页
        1.5.5 工程保险与担保制度建议第17-18页
    1.6 主要创新点第18页
    1.7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二章 国内外高铁施工风险担保的研究第19-33页
    2.1 建筑工程事故损失的研究第19-21页
    2.2 高铁施工风险因素辨识的研究第21-24页
    2.3 高铁施工风险管理的研究第24-28页
    2.4 工程担保制度的研究第28-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高铁施工中风险和担保制度分析第33-75页
    3.1 高铁施工风险管理分析第33-36页
        3.1.1 风险概述第33-35页
        3.1.2 面对高铁施工风险出现的选择第35-36页
    3.2 风险管理在高铁施工中推行的可行和必要分析第36-52页
        3.2.1 推行高铁施工风险管理和担保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第36-40页
        3.2.2 工程保险与担保制度的地位作用第40-41页
        3.2.3 铁路建设风险分析与规避防范第41-47页
        3.2.4 铁路建设工程保险与担保模式研究第47-51页
        3.2.5 工程保险案例第51-52页
    3.3 我国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存在的困难分析第52-54页
        3.3.1 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第52页
        3.3.2 中介组织发育不够第52-53页
        3.3.3 缺乏配套措施第53页
        3.3.4 道德风险较高第53-54页
        3.3.5 管理体制接轨困难第54页
        3.3.6 担保市场不配套第54页
        3.3.7 缺乏认识第54页
    3.4 施工风险外部环境变化分析第54-56页
        3.4.1 建设风险不确定性第54-55页
        3.4.2 市场机制的要求第55页
        3.4.3 改善融资条件第55页
        3.4.4 与国际接轨第55-56页
    3.5 保险担保种类分析第56-66页
        3.5.1 常见的工程保险和担保的种类第56-60页
        3.5.2 风险管理和担保的种类分析第60-66页
    3.6 目前我国应重点推行的保证担保品种第66-73页
        3.6.1 投标保证担保第66-67页
        3.6.2 履约保证担保第67-68页
        3.6.3 维修保证担保第68-70页
        3.6.4 业主支付保证担保第70-73页
    3.7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四章 高铁施工风险经济损失模型建立第75-93页
    4.1 回归分析及时间序列基本理论第75-79页
        4.1.1 回归分析模型第75-76页
        4.1.2 时间序列模型第76-79页
    4.2 风险事故统计分析第79-81页
    4.3 风险经济损失预测第81-91页
        4.3.1 经济损失预测第81-85页
        4.3.2 事故风险经济损失与总风险经济损失相关性第85-87页
        4.3.3 人为风险事故与生产安全事故相关及预测分析第87-89页
        4.3.4 责任风险事故风险经济损失(万元)预测第89-91页
    4.4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五章 工程保险担保制度的法律法规比较分析第93-105页
    5.1 国外工程保险与担保比较第93-97页
        5.1.1 美国的工程保险担保情况第94-95页
        5.1.2 英国的工程保险担保情况第95-96页
        5.1.3 法国的工程保险担保情况第96页
        5.1.4 加拿大的工程保险担保情况第96-97页
        5.1.5 日本的工程保险担保情况第97页
    5.2 国内工程保险与担保实施情况分析第97-99页
        5.2.1 水利水电、高速公路工程的实施情况第98页
        5.2.2 铁路施工风险管理、担保制度的实施情况第98-99页
    5.3 高铁施工风险管理、担保的法律制度分析第99-102页
        5.3.1 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第100-101页
        5.3.2 部分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工程保险和担保的规定第101-102页
    5.4 本章小结第102-105页
第六章 高铁施工风险管理与担保制度对策措施第105-119页
    6.1 选择好高铁施工风险自留或工程保险第105-107页
        6.1.1 增加风险自留的好处第105-106页
        6.1.2 增加风险自留的成本第106页
        6.1.3 选择最优自留方案的基本原则第106页
        6.1.4 风险自留的适用条件第106页
        6.1.5 高铁施工风险自留与投保的抉择分析第106-107页
    6.2 确定好高铁施工风险管理投保人第107-108页
        6.2.1 有关投保人规定第107页
        6.2.2 影响投保人确定的因素第107-108页
        6.2.3 高铁施工风险管理投保人的确定第108页
    6.3 确定高铁施工风险管理理赔人第108-109页
        6.3.1 当前高铁施工风险管理理赔方面存在的问题第108-109页
        6.3.2 高铁施工风险管理理赔人的确定第109页
    6.4 高铁施工风险保险费率第109-112页
        6.4.1 建筑工程一切险保险费率的影响因素第109-110页
        6.4.2 现行一些工程项目的保险费率情况第110-112页
    6.5 保证担保和保险经费来源第112-114页
        6.5.1 我国建筑业现行保险担保费的来源问题第112-113页
        6.5.2 高铁施工造价中估列工程保险费用的建议第113-114页
    6.6 引入高铁施工保险经纪人第114-118页
        6.6.1 保险经纪人的定义及发展第114页
        6.6.2 保险经纪公司提供的服务和作用第114-116页
        6.6.3 保险经纪人介入高铁施工风险管理的时机分析第116-117页
        6.6.4 保险经纪人在铁路施工中的实施情况及引入建议第117-118页
    6.7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第七章 高铁施工保险与担保制度建议第119-129页
    7.1 完善高铁建设项目的法人责任制第119页
    7.2 相应的政策法规健全第119页
    7.3 尽快解决保险费和担保费用来源问题第119-120页
    7.4 加强工程保险的理论研究第120页
    7.5 逐步引入保险中介机构第120-121页
    7.6 建立完善的担保信用管理体系第121页
    7.7 减少或分散保证担保人风险第121-122页
    7.8 建立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第122-127页
        7.8.1 加快工程保证担保立法第122-123页
        7.8.2 加大宣传力度第123页
        7.8.3 积极培育专业担保机构第123-124页
        7.8.4 大力培育工程保证担保中介机构第124页
        7.8.5 改革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第124-125页
        7.8.6 建立完善社会信用制度第125-126页
        7.8.7 发挥政府在保证担保制中的作用第126-127页
        7.8.8 组织项目试点第127页
    7.9 本章小结第127-129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29-131页
    8.1 结论第129页
    8.2 展望第129-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44页
附录A 风险经济损失统计表第144-145页
附录B 高铁施工风险调查问卷第145-146页
附录C 施工风险经济损失保险调查问卷第146-147页
附录D 专家问卷之基本架构第147-149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49-151页
致谢第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平板流动特性及其对深海平台垂荡抑制机理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绝对坐标的大型空间多体结构热致振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