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5-4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5-27页 |
1.2 Spar平台垂荡板研究进展 | 第27-38页 |
1.2.1 国内外垂荡板研究概况 | 第27-35页 |
1.2.2 影响垂荡板水动力特性的因素 | 第35-36页 |
1.2.3 垂荡板水动力特性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1.2.4 现有研究的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37-38页 |
1.3 本论文研究工作概述 | 第38-40页 |
1.3.1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38-39页 |
1.3.2 本论文各章内容简介 | 第39页 |
1.3.3 本论文的创新性 | 第39-40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概述 | 第41-65页 |
2.1 流体力学基础 | 第41-51页 |
2.1.1 流动的控制方程 | 第41页 |
2.1.2 主要的无因次参数 | 第41-45页 |
2.1.3 层流和湍流 | 第45-47页 |
2.1.4 边界层与流动分离 | 第47-49页 |
2.1.5 涡的表示方法 | 第49-51页 |
2.1.6 其它符号的说明 | 第51页 |
2.2 计算流体动力学 | 第51-64页 |
2.2.1 有限体积法与离散格式 | 第52页 |
2.2.2 流场数值计算的主要方法 | 第52-53页 |
2.2.3 边界条件 | 第53-54页 |
2.2.4 湍流的模拟及湍流模型 | 第54-58页 |
2.2.5 动网格方法 | 第58-60页 |
2.2.6 刚体运动方程的求解方法 | 第60-64页 |
2.3 实验流体力学 | 第6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三章 无限长平板绕流的数值模拟及尾流特性 | 第65-107页 |
3.1 无限长平板绕流二维数值模拟 | 第65-80页 |
3.1.1 引言 | 第65-66页 |
3.1.2 控制方程 | 第66页 |
3.1.3 计算区域和边界条件 | 第66-69页 |
3.1.4 网格和时间步长测试 | 第69-71页 |
3.1.5 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71-77页 |
3.1.6 小结 | 第77-80页 |
3.2 无限长平板绕流三维数值模拟 | 第80-102页 |
3.2.1 引言 | 第80-81页 |
3.2.2 控制方程 | 第81-82页 |
3.2.3 数值模拟概况 | 第82-83页 |
3.2.4 网格和时间步长测试 | 第83-86页 |
3.2.5 数值方法验证 | 第86-89页 |
3.2.6 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89-97页 |
3.2.7 小结 | 第97-102页 |
3.3 二维与三维数值模拟结果比较 | 第102-10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四章 圆盘绕流的数值模拟及尾流特性 | 第107-127页 |
4.1 引言 | 第107-108页 |
4.2 控制方程 | 第108-109页 |
4.3 数值模拟概况 | 第109-111页 |
4.4 网格和时间步长测试及数值方法验证 | 第111-114页 |
4.5 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114-126页 |
4.5.1 阻力和升力系数 | 第114页 |
4.5.2 流场涡结构 | 第114-118页 |
4.5.3 频率分析 | 第118-120页 |
4.5.4 雷诺统计量 | 第120-12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五章 振荡圆盘周围的流场形态 | 第127-145页 |
5.1 引言 | 第127-128页 |
5.2 数值模拟介绍 | 第128-133页 |
5.2.1 控制方程 | 第128页 |
5.2.2 数学公式 | 第128-131页 |
5.2.3 数值方法验证 | 第131页 |
5.2.4 计算区域和边界条件 | 第131-133页 |
5.2.5 网格、时间步长和计算域大小测试 | 第133页 |
5.3 结果和讨论 | 第133-144页 |
5.3.1 流动形态的识别 | 第133-136页 |
5.3.2 流动形态A:轴对称流场 | 第136-138页 |
5.3.3 流动形态B:对称平面固定的平面对称流场 | 第138-144页 |
5.3.4 流动形态C:对称平面转动的平面对称流场 | 第14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44-145页 |
第六章 垂荡板水动力特性的尺度效应 | 第145-153页 |
6.1 引言 | 第145-146页 |
6.2 控制方程 | 第146页 |
6.3 数学公式 | 第146-147页 |
6.4 数值模拟概况 | 第147-148页 |
6.5 网格和时间步长测试及数值模型验证 | 第148-149页 |
6.6 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149-152页 |
6.6.1 水动力系数 | 第149-150页 |
6.6.2 流场涡结构 | 第150-152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52-153页 |
第七章 水平流中垂荡板的水动力特性 | 第153-169页 |
7.1 引言 | 第153-154页 |
7.2 控制方程 | 第154页 |
7.3 数学公式 | 第154-155页 |
7.4 数值模拟概览 | 第155-157页 |
7.4.1 计算区域和边界条件 | 第155-156页 |
7.4.2 网格和时间步长测试 | 第156-157页 |
7.5 结果和讨论 | 第157-166页 |
7.5.1 流场形态 | 第157-161页 |
7.5.2 流致阻力系数 | 第161-164页 |
7.5.3 附加质量系数 | 第164页 |
7.5.4 阻尼系数 | 第164-166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66-169页 |
第八章 垂荡板的水动力学模型试验 | 第169-183页 |
8.1 引言 | 第169页 |
8.2 实验装置 | 第169-171页 |
8.2.1 运动机构 | 第169-170页 |
8.2.2 垂荡板模型 | 第170-171页 |
8.2.3 传感器 | 第171页 |
8.3 实验工况 | 第171-175页 |
8.4 水动力系数和数据处理 | 第175-176页 |
8.5 结果和讨论 | 第176-182页 |
8.5.1 厚径比的影响 | 第176-177页 |
8.5.2 形状的影响 | 第177页 |
8.5.3 边缘倒角半径的影响 | 第177-178页 |
8.5.4 开孔特征的影响 | 第178-180页 |
8.5.5 平板间距的影响 | 第180-182页 |
8.6 本章小结 | 第182-183页 |
第九章 桁架式立柱平台在波浪中的垂荡响应预报 | 第183-203页 |
9.1 引言 | 第183-184页 |
9.2 平台的简化和主要特征参数 | 第184页 |
9.3 基于脉冲响应方法的平台垂荡运动方程 | 第184-186页 |
9.4 硬舱垂荡附加质量A33和辐射阻尼B33求解 | 第186页 |
9.5 硬舱所受波浪载荷Fw(t)的模拟 | 第186-192页 |
9.5.1 规则波载荷的模拟 | 第189页 |
9.5.2 不规则波载荷的模拟 | 第189-192页 |
9.6 垂荡板水动力Fp(t)求解 | 第192-195页 |
9.6.1 控制方程 | 第192-193页 |
9.6.2 计算域和边界条件 | 第193页 |
9.6.3 网格和时间步长收敛性分析及数值方法验证 | 第193-195页 |
9.7 结果和讨论 | 第195-202页 |
9.7.1 平台的垂荡衰减 | 第195-198页 |
9.7.2 平台在规则波中的垂荡响应 | 第198-199页 |
9.7.3 平台在不规则波中的垂荡响应 | 第199-202页 |
9.8 本章小结 | 第202-203页 |
第十章 总结与展望 | 第203-207页 |
10.1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 第203-205页 |
10.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205-207页 |
参考文献 | 第207-217页 |
致谢 | 第217-21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219-22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和软件登记目录 | 第2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