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1.3 食品生产小作坊基本概念的阐述 | 第10-11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1 国外现状 | 第11-12页 |
1.4.2 国内现状 | 第12页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4页 |
第2章 三明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现状分析 | 第14-23页 |
2.1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在三明市存在的重要作用 | 第14-17页 |
2.1.1 承担着吸纳就业的作用 | 第14页 |
2.1.2 承载传统的饮食文化 | 第14-15页 |
2.1.3 构筑多样的食品供应体系 | 第15-16页 |
2.1.4 利于三明市的经济发展 | 第16-17页 |
2.2 三明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现状分析 | 第17-23页 |
2.2.1 证件不全相当普遍 | 第17-18页 |
2.2.2 小作坊生产规模不大 | 第18页 |
2.2.3 资产和销售额不高 | 第18-19页 |
2.2.4 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 第19-20页 |
2.2.5 食品原料的进货不规范 | 第20-21页 |
2.2.6 生产设备和卫生条件较差、没有执行食品安全的相关标准 | 第21页 |
2.2.7 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低 | 第21-23页 |
第3章 三明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问题原因分析 | 第23-32页 |
3.1 食品市场失去调节作用 | 第23-25页 |
3.1.1 食品保障体系不系统不完善 | 第23-24页 |
3.1.2 违法成本明显小于守法成本 | 第24页 |
3.1.3 信息不对称造成市场失灵 | 第24-25页 |
3.2 食品行业的缺陷 | 第25-28页 |
3.2.1 食品行业分散经营 | 第25-26页 |
3.2.2 在竞争激烈中获取利润最大化 | 第26-27页 |
3.2.3 小作坊自身缺乏质量控制标准 | 第27页 |
3.2.4 小作坊食品缺乏诚信 | 第27-28页 |
3.3 消费者对待食品安全问题态度消极 | 第28-29页 |
3.3.1 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 | 第28页 |
3.3.2 消费者维权途径不畅 | 第28-29页 |
3.4 食品监管不到位 | 第29-32页 |
3.4.1 食品监管体制混乱 | 第29页 |
3.4.2 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条文设计有缺陷 | 第29-30页 |
3.4.3 食品检验标准不严格 | 第30页 |
3.4.4 监管人员素质及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 第30-32页 |
第4章 国外食品安全管理和启示 | 第32-37页 |
4.1 管理模式中的启示 | 第32-33页 |
4.2 法律法规体系中的启示 | 第33-34页 |
4.3 政府责任中的启示 | 第34页 |
4.4 引入多方位管理主体的启示 | 第34-37页 |
第5章 加强三明市小作坊食品安全管理的对策 | 第37-47页 |
5.1 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机制 | 第37-40页 |
5.1.1 完善小作坊发证目录,健全食品安全制度 | 第37页 |
5.1.2 建立健全小作坊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 第37-38页 |
5.1.3 实行岗位责任制,推行行政问责制 | 第38-39页 |
5.1.4 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违规业主的违法成本 | 第39页 |
5.1.5 加强食品安全的检测体系建设 | 第39-40页 |
5.1.6 建立权威的食品测试机构或者市场调查机构 | 第40页 |
5.2 企业内部改革,提高食品生产水平 | 第40-42页 |
5.2.1 转变观念以质量求生存 | 第40-41页 |
5.2.2 提高小作坊的社会责任和道德意识 | 第41页 |
5.2.3 提高小作坊食品生产的规模化生产 | 第41-42页 |
5.2.4 小作坊内部建立规范化工艺流程和操作 | 第42页 |
5.3 转变消费者食品安全的消极态度 | 第42-44页 |
5.3.1 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 | 第42-43页 |
5.3.2 提升消费者维权意识 | 第43-44页 |
5.3.3 消费者多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并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 第44页 |
5.4 发挥新闻及社会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 第44-46页 |
5.4.1 传统媒体在食品监督中的作用凸显出来 | 第44-45页 |
5.4.2 发挥网络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 第45页 |
5.4.3 通过信用体系建设实现社会的监管作用 | 第45-46页 |
5.5 示范建设,引导行业规范 | 第46-4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