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三明市食品加工小作坊现状调查及其管理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1 理论意义第9-10页
        1.2.2 现实意义第10页
    1.3 食品生产小作坊基本概念的阐述第10-11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4.1 国外现状第11-12页
        1.4.2 国内现状第12页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2-14页
第2章 三明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现状分析第14-23页
    2.1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在三明市存在的重要作用第14-17页
        2.1.1 承担着吸纳就业的作用第14页
        2.1.2 承载传统的饮食文化第14-15页
        2.1.3 构筑多样的食品供应体系第15-16页
        2.1.4 利于三明市的经济发展第16-17页
    2.2 三明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现状分析第17-23页
        2.2.1 证件不全相当普遍第17-18页
        2.2.2 小作坊生产规模不大第18页
        2.2.3 资产和销售额不高第18-19页
        2.2.4 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第19-20页
        2.2.5 食品原料的进货不规范第20-21页
        2.2.6 生产设备和卫生条件较差、没有执行食品安全的相关标准第21页
        2.2.7 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低第21-23页
第3章 三明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问题原因分析第23-32页
    3.1 食品市场失去调节作用第23-25页
        3.1.1 食品保障体系不系统不完善第23-24页
        3.1.2 违法成本明显小于守法成本第24页
        3.1.3 信息不对称造成市场失灵第24-25页
    3.2 食品行业的缺陷第25-28页
        3.2.1 食品行业分散经营第25-26页
        3.2.2 在竞争激烈中获取利润最大化第26-27页
        3.2.3 小作坊自身缺乏质量控制标准第27页
        3.2.4 小作坊食品缺乏诚信第27-28页
    3.3 消费者对待食品安全问题态度消极第28-29页
        3.3.1 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第28页
        3.3.2 消费者维权途径不畅第28-29页
    3.4 食品监管不到位第29-32页
        3.4.1 食品监管体制混乱第29页
        3.4.2 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条文设计有缺陷第29-30页
        3.4.3 食品检验标准不严格第30页
        3.4.4 监管人员素质及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第30-32页
第4章 国外食品安全管理和启示第32-37页
    4.1 管理模式中的启示第32-33页
    4.2 法律法规体系中的启示第33-34页
    4.3 政府责任中的启示第34页
    4.4 引入多方位管理主体的启示第34-37页
第5章 加强三明市小作坊食品安全管理的对策第37-47页
    5.1 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机制第37-40页
        5.1.1 完善小作坊发证目录,健全食品安全制度第37页
        5.1.2 建立健全小作坊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第37-38页
        5.1.3 实行岗位责任制,推行行政问责制第38-39页
        5.1.4 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违规业主的违法成本第39页
        5.1.5 加强食品安全的检测体系建设第39-40页
        5.1.6 建立权威的食品测试机构或者市场调查机构第40页
    5.2 企业内部改革,提高食品生产水平第40-42页
        5.2.1 转变观念以质量求生存第40-41页
        5.2.2 提高小作坊的社会责任和道德意识第41页
        5.2.3 提高小作坊食品生产的规模化生产第41-42页
        5.2.4 小作坊内部建立规范化工艺流程和操作第42页
    5.3 转变消费者食品安全的消极态度第42-44页
        5.3.1 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第42-43页
        5.3.2 提升消费者维权意识第43-44页
        5.3.3 消费者多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并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第44页
    5.4 发挥新闻及社会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第44-46页
        5.4.1 传统媒体在食品监督中的作用凸显出来第44-45页
        5.4.2 发挥网络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第45页
        5.4.3 通过信用体系建设实现社会的监管作用第45-46页
    5.5 示范建设,引导行业规范第46-47页
第6章 结论第47-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CL并购阿尔卡特的整合风险与防范对策研究
下一篇: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