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小雁塔历史片区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5页
    1.2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第15-19页
        1.2.1 研究对象第15-16页
        1.2.2 概念界定第16-19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9-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21页
    1.4 研究框架第21-22页
2. 历史片区保护与更新历程及理论研究第22-36页
    2.1 国外历史片区保护与更新历程及理论研究第22-27页
        2.1.1 国外历史街(片)区保护与更新发展历程第22-26页
        2.1.2 国外历史街(片)区保护与更新理论研究第26-27页
    2.2 我国历史片区保护与更新历程及理论研究第27-31页
        2.2.1 我国历史街(片)区保护与更新发展历程第27-30页
        2.2.2 我国历史街(片)区保护与更新理论研究第30-31页
    2.3 国内外保护与更新对比分析第31-33页
        2.3.1 社会背景不同第32页
        2.3.2 经济背景不同第32-33页
        2.3.3 旧区特征不同第33页
    2.4 小雁塔历史片区理论研究现状第33-34页
        2.4.1 片区内遗址历史沿革及保护方式研究第33页
        2.4.2 西安博物院整体风貌及文化背景研究第33-34页
        2.4.3 相关城区在规划层面的更新方法研究第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6页
3. 历史片区保护与更新案例研究第36-64页
    3.1 成都大慈寺历史风貌协调区第36-45页
        3.1.1 案例选定理由第36页
        3.1.2 背景概述第36-37页
        3.1.3 保护与更新分析第37-45页
        3.1.4 小结第45页
    3.2 上海新天地历史街区第45-50页
        3.2.1 案例选定理由第45-46页
        3.2.2 背景概述第46页
        3.2.3 保护与更新分析第46-50页
        3.2.4 小结第50页
    3.3 新乌尔姆第50-56页
        3.3.1 案例选定理由第50页
        3.3.2 背景概述第50-51页
        3.3.3 保护与更新分析第51-56页
        3.3.4 小结第56页
    3.4 科隆大教堂缓冲区第56-60页
        3.4.1 案例选定理由第56页
        3.4.2 背景概述第56-57页
        3.4.3 保护与更新分析第57-59页
        3.4.4 小结第59-60页
    3.5 案例分析的启示第60-62页
        3.5.1 明晰片区的目标定位第60页
        3.5.2 强化历史遗产的核心地位第60页
        3.5.3 优化片区的功能结构第60-61页
        3.5.4 梳理片区与城市交通关系第61页
        3.5.5 丰富片区的公共活动空间第61页
        3.5.6 挖掘片区的历史特色第61-62页
    3.6 本章小结第62-64页
4. 小雁塔历史片区保护与更新条件研判第64-106页
    4.1 小雁塔历史片区概述第64-65页
    4.2 小雁塔历史片区规划基础第65-68页
        4.2.1 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第65页
        4.2.2 西安总体城市设计第65-66页
        4.2.3 西安市博物院总体规划第66页
        4.2.4 唐长安城遗址保护管理规划第66-67页
        4.2.5 西安市缓冲区建设高度规划第67-68页
    4.3 小雁塔历史片区历史价值分析第68-80页
        4.3.1 体现隋唐营城思想的朱雀大街第68-72页
        4.3.2 记录里坊生活片段的安仁坊第72-74页
        4.3.3 传承荐福寺文化的小雁塔第74-80页
        4.3.4 小结第80页
    4.4 小雁塔历史片区现状分析第80-100页
        4.4.1 片区建设现状第80-90页
        4.4.2 片区历史遗存现状第90-98页
        4.4.3 片区景观现状第98-100页
    4.5 小雁塔历史片区现存问题第100-103页
        4.5.1 历史遗产多,保护与展示弱第100-101页
        4.5.2 交通阻塞,空间肌理破碎第101页
        4.5.3 开放空间少,功能需升级第101-102页
        4.5.4 风貌表达差,文化特色缺失第102-103页
    4.6 小雁塔历史片区发展潜力第103-104页
        4.6.1 世界文化遗产的潜力第103-104页
        4.6.2 片区定位潜力第104页
        4.6.3 城市发展潜力第104页
        4.6.4 地区资源潜力第104页
    4.7 小雁塔历史片区定位第104-105页
        4.7.1 文化定位第105页
        4.7.2 功能定位第105页
        4.7.3 环境定位第105页
    4.8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5. 小雁塔历史片区保护与更新设计探索第106-175页
    5.1 保护与更新模式第106页
        5.1.1 片区特征第106页
        5.1.2 复合模式第106页
    5.2 保护与更新目标第106-107页
        5.2.1 强化历史遗产地位第106-107页
        5.2.2 完善产业功能构成第107页
        5.2.3 提升公共空间品质第107页
        5.2.4 塑造整体历史风貌第107页
    5.3 保护与更新原则第107-110页
        5.3.1 完整性原则第107-108页
        5.3.2 原真性原则第108页
        5.3.3 适度开放原则第108-109页
        5.3.4 时代性原则第109页
        5.3.5 人性化原则第109-110页
        5.3.6 可持续原则第110页
    5.4 保护与更新策略第110-112页
        5.4.1 突出历史遗产表达,强化保护与展示第110-111页
        5.4.2 丰富产业功能构成,重组片区空间构架第111页
        5.4.3 营造空间文化氛围,增强公共性与开放性第111-112页
        5.4.4 梳理片区历史肌理,延续古今城市格局第112页
    5.5 保护与更新设计第112-167页
        5.5.1 重构空间布局,对话古今西安第112-122页
        5.5.2 调整功能构成,满足发展需求第122-131页
        5.5.3 溯源里坊格局,统筹新旧肌理第131-136页
        5.5.4 塑造寺塔轴线,突出核心保护区第136-142页
        5.5.5 营造开放空间,赋予传统氛围第142-150页
        5.5.6 控制新建建筑,塑造整体风貌第150-156页
        5.5.7 改造既有建筑,协调沿街风貌第156-159页
        5.5.8 延伸步行系统,串联开放空间第159-160页
        5.5.9 完善公共设施,提升空间品质第160-167页
    5.6 本章小结第167-175页
结语第175-177页
参考文献第177-181页
图录第181-187页
表录第187-189页
附录第189-194页
致谢第194页

论文共1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夏热冬暖地区住区室外公共空间微气候营造策略研究--以南宁市为例
下一篇:意大利米兰地区独立式时装店的建筑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