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恶意诉讼的认定及规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第一章 恶意诉讼概述 | 第10-15页 |
| ·恶意诉讼的概念 | 第10页 |
| ·恶意诉讼的成因及危害 | 第10-13页 |
| ·恶意诉讼的成因 | 第10-11页 |
| ·恶意诉讼的危害 | 第11-13页 |
| ·恶意诉讼与相似概念辨析 | 第13-15页 |
| ·恶意诉讼与滥用诉讼权利 | 第13页 |
| ·恶意诉讼与滥用诉权 | 第13页 |
| ·恶意诉讼与诉讼欺诈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恶意诉讼的比较研究 | 第15-19页 |
| ·大陆法中关于恶意诉讼的规定 | 第15-17页 |
| ·英美法中关于恶意诉讼的规定 | 第17-19页 |
| 第三章 恶意诉讼的认定 | 第19-33页 |
| ·恶意诉讼的主体 | 第19-21页 |
| ·恶意诉讼的构成要件 | 第21-24页 |
| ·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恶意 | 第21-22页 |
| ·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恶意诉讼行为 | 第22-23页 |
| ·有损害事实存在 | 第23页 |
| ·恶意诉讼行为与侵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第23-24页 |
| ·恶意诉讼应认定为侵权行为 | 第24页 |
| ·恶意诉讼的类型分析 | 第24-27页 |
| ·滥用起诉权型 | 第24-25页 |
| ·滥用诉讼程序型 | 第25页 |
| ·滥用特别程序型 | 第25-26页 |
| ·单方欺诈型 | 第26页 |
| ·虚假诉讼型 | 第26-27页 |
| ·重复诉讼型 | 第27页 |
| ·恶意诉讼是滥用诉权和滥用诉讼权利的行为 | 第27页 |
| ·恶意诉讼在诉讼中的具体表现 | 第27-31页 |
| ·恶意民事起诉 | 第27-28页 |
| ·恶意刑事告发 | 第28页 |
| ·诈害案外人之虚假诉讼 | 第28-29页 |
| ·民事诉讼中的恶意调解 | 第29-30页 |
| ·特殊程序中的恶意诉讼 | 第30页 |
| ·执行程序中的恶意案外人异议之诉 | 第30页 |
| ·滥用诉讼程序拖延诉讼 | 第30-31页 |
| ·不应当认定为恶意诉讼的几个行为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规制恶意诉讼的立法建议 | 第33-40页 |
| ·我国针对恶意诉讼的立法现状 | 第33-34页 |
| ·实体法上的规定 | 第33页 |
| ·程序法中的规定 | 第33-34页 |
| ·我国学者对恶意诉讼规制的研究成果 | 第34-35页 |
| ·实体法方面的研究成果 | 第34-35页 |
| ·诉讼法方面的研究成果 | 第35页 |
| ·针对恶意诉讼进行立法规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5-36页 |
| ·针对恶意诉讼进行立法规制的必要性 | 第35-36页 |
| ·针对恶意诉讼进行立法规制的可行性 | 第36页 |
| ·对防范恶意诉讼的对策与立法建议 | 第36-40页 |
| ·实体法方面的对策及立法规制建议 | 第37-38页 |
| ·程序法方面的对策及立法建议 | 第38页 |
| ·依处分原则决定诉讼的继续与终止 | 第38-39页 |
| ·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 第39-40页 |
| 结语 | 第40-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 致谢 | 第46-4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