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地区社会学论文--农村社会学论文

中国传统乡规民约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3-16页
     ·研究背景第13-15页
     ·研究目的、意义第15-16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6-22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2-23页
     ·研究的基本思路第22页
     ·研究的基本方法第22-23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23-24页
第二章 传统乡规民约的概念及其内涵第24-34页
   ·乡规民约的概念以及内涵第24-26页
   ·研究中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第26-28页
     ·关于研究时段的界定第26页
     ·关于研究范围的划分第26-27页
     ·关于研究资料的选择第27页
     ·关于乡规民约与乡约的关系第27-28页
   ·传统乡规民约的类型与主要内容第28-31页
   ·传统乡规民约的主要特点第31-34页
第三章 传统乡规民约的历史演变第34-57页
   ·北宋以前——乡规民约在孕育中初具形态第34-40页
     ·乡规民约的早期萌芽第34-37页
     ·民间私社组织的出现及社邑规约的形成第37-40页
   ·两宋时期——乡规民约在夹缝中艰难发展第40-44页
     ·《吕氏乡约》的出现及其推行状况第40-43页
     ·朱熹对《吕氏乡约》的贡献第43-44页
   ·明清时期——乡规民约在支持中失去自我第44-49页
     ·明朝统治者对乡规民约的推动第44-45页
     ·明代乡规民约的推行发展状况第45-48页
     ·清代乡规民约性质的蜕变及其原因第48-49页
   ·民国时期——乡规民约在"西学"中的现代嬗变第49-57页
     ·"西学"风潮下的乡村建设运动第49-55页
     ·民国时期乡规民约的特点及其性质第55-57页
第四章 传统乡规民约的思想渊源第57-76页
   ·儒家思想:传统乡规民约的精神内核第57-64页
     ·儒家思想的产生背景第57页
     ·儒家思想在乡规民约中的体现第57-64页
   ·宋明理学:传统乡规民约的思想基石第64-70页
     ·宋明理学出现的背景及其主要思想第64-65页
     ·宋明理学在传统乡规民约中的体现第65-70页
   ·西方宪政思想:促使传统乡规民约转型的外来元素第70-76页
     ·西方宪政思想的产生和主要内容第70-71页
     ·西方宪政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乡规民约的影响第71-76页
第五章 传统乡规民约的制定与执行第76-96页
   ·乡里组织及其乡里规约的制订和执行第76-80页
     ·乡里组织——地缘性乡村基层组织第76-79页
     ·乡里规约的制订和执行第79-80页
   ·乡村会社组织及其规约的制订、执行第80-83页
     ·乡村会社组织——跨越血缘界限、主旨单一的乡村社会组织第80-82页
     ·乡村会社组织规约的制订及其执行第82-83页
   ·宗族组织及其规约的制订执行第83-87页
     ·宗族组织——血源性乡村社会组织第83-85页
     ·宗族规约的制订和执行第85-87页
   ·乡约组织及其规约的制订执行第87-91页
     ·乡约组织——以道德教化为主要目的的乡村社会组织第87-88页
     ·乡约类乡规民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第88-91页
   ·传统乡规民约执行效果分析第91-96页
     ·奖罚方式及其措施第91-94页
     ·传统乡规民约奖罚措施的效果与问题第94-96页
第六章 传统乡规民约的作用和历史局限性第96-121页
   ·传统乡规民约对乡村经济生产的作用第97-103页
     ·合理分配和管理农业生产资料第97-99页
     ·推动农业生产互助第99-100页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第100-103页
   ·对乡村社会生活的作用第103-117页
     ·推动乡民之间日常生活的合作互助第103-105页
     ·缓解乡村社会矛盾第105-110页
     ·调整乡村社会关系第110-113页
     ·净化乡村社会风气第113-117页
   ·传统乡规民约的历史局限性第117-121页
     ·阻碍古代乡村商业的发展第118页
     ·剥夺了古代乡民选择配偶的自由第118-119页
     ·造成男女两性社会地位的不平等第119-121页
第七章 传统乡规民约对水资源的管理及其影响第121-137页
   ·晋陕地区的水资源状况第121-122页
   ·传统乡规民约对明清晋陕地区水资源的管理第122-135页
     ·水册古碑——传统水利乡规民约的物质载体第122-124页
     ·灌区农用水资源的管理第124-130页
     ·生活用水资源的管理第130-132页
     ·严重缺水地区的节水管理规约第132-135页
   ·传统水利规约对明清北方地区的影响和作用第135-137页
第八章 传统乡规民约的历史反思及当代启示第137-148页
   ·传统乡规民约的历史反思第137-144页
     ·乡村精英阶层、国家政权和农民阶层在传统乡规民约中的作用及其关系第137-141页
     ·传统乡规民约的宏观影响第141-142页
     ·对传统乡规民约的评价和认识第142-144页
   ·传统乡规民约对当代构建新型村规民约的启示第144-148页
     ·当代村规民约发展概述第144-145页
     ·传统乡规民约的当代启示第145-148页
结论第148-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54页
附录第154-169页
致谢第169-171页
作者简介第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基于陕西省的实地调研
下一篇:农业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