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木结构节点区摩擦耗能机理及力学模型化试验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木结构特点及在地震中破坏原因 | 第12-15页 |
1.2.1 木结构特点 | 第12-13页 |
1.2.2 木结构在地震中破坏原因 | 第13-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传统木结构形式及节点连接方式 | 第19-23页 |
1.4.1 传统木结构形式 | 第19-21页 |
1.4.2 节点的连接形式 | 第21-23页 |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23-25页 |
1.6 本文创新点 | 第25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木材材性及摩擦试验 | 第26-46页 |
2.1 材性试验 | 第26-30页 |
2.2 摩擦试验 | 第30-45页 |
2.2.1 配重34.2kg | 第32-35页 |
2.2.2 配重19.075kg | 第35-38页 |
2.2.3 配重12.675kg | 第38-41页 |
2.2.4 配重6.4kg | 第41-4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传统木结构节点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 第46-68页 |
3.1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介绍 | 第46页 |
3.2 试件模型选取的依据 | 第46-49页 |
3.3 试件的设计与制作 | 第49-56页 |
3.3.1 加工工具介绍 | 第49-53页 |
3.3.2 构件加工 | 第53-56页 |
3.4 试验目的 | 第56-57页 |
3.5 试验方法 | 第57-58页 |
3.6 测点布置 | 第58-62页 |
3.7 试验仪器 | 第62-63页 |
3.8 试验现象 | 第63-67页 |
3.8.1 透榫试验现象 | 第63-64页 |
3.8.2 燕尾榫试验现象 | 第64-66页 |
3.8.3 梁下有枋节点试验现象 | 第66页 |
3.8.4 半榫节点试验现象 | 第66-67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传统木节点试验结果分析 | 第68-106页 |
4.1 拔榫量的定义与计算 | 第68-70页 |
4.1.1 透榫节点的拔出量 | 第68-70页 |
4.1.2 燕尾榫节点的拔出量 | 第70页 |
4.2 转角的定义与计算 | 第70-74页 |
4.2.1 透榫节点转角 | 第71-72页 |
4.2.2 燕尾榫节点转角 | 第72-73页 |
4.2.3 梁下有枋节点转角 | 第73页 |
4.2.4 半榫节点转角 | 第73-74页 |
4.3 节点的M-θ滞回曲线 | 第74-85页 |
4.3.1 透榫节点弯矩—转角滞回曲线 | 第77-79页 |
4.3.2 燕尾榫节点弯矩—转角滞回曲线 | 第79-81页 |
4.3.3 梁下有枋节点的弯矩—转角滞回曲线 | 第81-83页 |
4.3.4 半榫节点的弯矩—转角滞回曲线 | 第83-85页 |
4.4 节点骨架曲线 | 第85-94页 |
4.4.1 透榫节点骨架曲线 | 第85-88页 |
4.4.2 燕尾榫节点骨架曲线 | 第88-91页 |
4.4.3 梁下有枋节点骨架曲线 | 第91-93页 |
4.4.4 半榫节点骨架曲线 | 第93-94页 |
4.5 刚度退化曲线 | 第94-99页 |
4.5.1 透榫节点刚度退化曲线 | 第95-96页 |
4.5.2 燕尾榫节点刚度退化曲线 | 第96-97页 |
4.5.3 梁下有枋节点刚度退化曲线 | 第97-98页 |
4.5.4 半榫榫节点刚度退化曲线 | 第98-99页 |
4.6 延性分析 | 第99-101页 |
4.6.1 透榫节点的延性分析 | 第99-100页 |
4.6.2 燕尾榫节点的延性分析 | 第100页 |
4.6.3 透榫下有枋节点的延性分析 | 第100-101页 |
4.6.4 半榫节点的延性分析 | 第101页 |
4.7 耗能分析 | 第101-104页 |
4.7.1 透榫节点的等效粘滞阻尼系数 | 第102页 |
4.7.2 燕尾榫节点的等效粘滞阻尼系数 | 第102-103页 |
4.7.3 梁下有枋节点的等效粘滞阻尼系数 | 第103页 |
4.7.4 半榫节点的等效粘滞阻尼系数 | 第103-104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五章 摩擦对传统木节点性能影响分析 | 第106-114页 |
5.1 同种类型节点在抹油前后性能的对比分析 | 第106-109页 |
5.1.1 透榫节点抹油前后性能对比分析 | 第106-107页 |
5.1.2 燕尾榫节点抹油前后性能对比分析 | 第107-108页 |
5.1.3 梁下有枋节点抹油前后性能对比分析 | 第108页 |
5.1.4 半榫节点抹油前后性能对比分析 | 第108-109页 |
5.2 不同种类型节点在抹油前后性能的对比分析 | 第109-111页 |
5.2.1 不同节点极限弯矩影响分析 | 第109页 |
5.2.2 不同节点初始刚度影响分析 | 第109-110页 |
5.2.3 不同节点延性系数影响分析 | 第110-111页 |
5.2.4 不同节点等效粘滞阻尼系数影响分析 | 第11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11-11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4-116页 |
6.1 结论 | 第114-115页 |
6.2 展望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4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