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技术方法论文

A~2/O及其变型工艺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课题来源第11页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1.2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基础理论第12-19页
        1.2.1 生物脱氮基础理论第12-15页
        1.2.2 生物脱氮技术理论研究进展第15-16页
        1.2.3 生物除磷基础理论第16-18页
        1.2.4 生物除磷技术理论研究进展第18-19页
    1.3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第19-22页
        1.3.1 传统 A~2/O 工艺第19-20页
        1.3.2 倒置 A~2/O 工艺第20-21页
        1.3.3 分点进水 A~2/O 工艺第21-22页
        1.3.4 约翰内斯堡工艺(JHB 工艺)第22页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第22-24页
        1.4.1 研究目的第22页
        1.4.2 研究意义第22页
        1.4.3 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A~2/O 及其变型工艺脱氮除磷试验研究第24-43页
    2.1 并行 A~2/O 工艺简介第24页
    2.2 试验条件与装置第24-29页
        2.2.1 试验条件第24页
        2.2.2 试验装置第24-27页
        2.2.3 进水水质及浓度第27-28页
        2.2.4 污泥接种及驯化第28页
        2.2.5 监测项目及方法第28-29页
    2.3 A~2/O 及其变型工艺脱氮除磷试验研究第29-41页
        2.3.1 运行条件第29页
        2.3.2 A~2/O 及其变型工艺对 COD 的处理效果第29-31页
        2.3.3 A~2/O 及其变型工艺中 NO_x-N 的进出水浓度变化第31-34页
        2.3.4 A~2/O 及其变型工艺对 TP 的去除效果第34-37页
        2.3.5 A~2/O 及其变型工艺对 NH_4~+-N 的处理效果第37-39页
        2.3.6 A~2/O 及其变型工艺对 TN 的处理效果第39-41页
    2.4 小结第41-43页
第三章 并行 A~2/O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动力学模型建立第43-75页
    3.1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第43页
    3.2 ASM2 和 ASM2D 模型简介第43-60页
        3.2.1 ASM2 模型第43-44页
        3.2.2 ASM2D 模型第44-60页
    3.3 并行 A~2/O 工艺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模拟第60-75页
        3.3.1 模型选择第60页
        3.3.2 简化二沉池模型第60页
        3.3.3 并行 A~2/O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模型建立第60-61页
        3.3.4 模型参数的确定第61-72页
        3.3.5 模型参数的调整第72-75页
第四章 并行 A~2/O 工艺运行工况优化模拟研究第75-82页
    4.1 模型模拟的初始参数及进水水质第75-76页
    4.2 并行 A~2/O 工艺模拟工况第76-81页
        4.2.1 污泥回流比 R第76-77页
        4.2.2 内回流比 RI第77-78页
        4.2.3 厌氧池和缺氧池进水流量分配比例r_1和r_2第78-79页
        4.2.4 各反应池体积比第79-80页
        4.2.5 污泥龄 SRT第80-81页
    4.3 小结第81-82页
结论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8-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氨氮在黄土包气带中吸附解吸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
下一篇:珠江电厂除尘器改造工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