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选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1-12页 |
1.2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2.1 研究思路与结构 | 第12-13页 |
1.2.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2.3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3.1 对越南直接投资 | 第13-14页 |
1.3.2 中国对越直接投资 | 第14-15页 |
1.3.3 日本对越南直接投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越南吸引直接投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2.1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 第16-17页 |
2.2 两缺口模型 | 第17-18页 |
2.3 小岛清模型 | 第18-19页 |
2.4 索罗模型 | 第19-21页 |
第三章 越南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概况 | 第21-27页 |
3.1 越南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现状 | 第21-24页 |
3.1.1 越南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历史沿革 | 第21页 |
3.1.2 越南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规模和国家 | 第21-22页 |
3.1.3 越南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行业分布 | 第22-23页 |
3.1.4 越南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地域分布 | 第23-24页 |
3.2 越南直接投资环境 | 第24-27页 |
3.2.1 经济环境 | 第24-25页 |
3.2.2 社会环境 | 第25页 |
3.2.3 自然资源环境 | 第25-26页 |
3.2.4 法律环境 | 第26-27页 |
第四章 越南吸引中日直接投资特征的比较 | 第27-40页 |
4.1 越南吸引中国接投资的特征 | 第27-30页 |
4.1.1 越南吸引直接投资投资的形式选择 | 第27页 |
4.1.2 越南吸引中国直接投资的累计投资 | 第27-29页 |
4.1.3 越南吸引中国直接投资的行业 | 第29页 |
4.1.4 越南吸引中国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 | 第29-30页 |
4.2 越南吸引日本直接投资的特征 | 第30-33页 |
4.2.1 越南吸引日本直接投资的形式选择 | 第30页 |
4.2.2 越南吸引日本直接投资的累计投资 | 第30-32页 |
4.2.3 越南吸引日本直接投资的行业 | 第32页 |
4.2.4 越南吸引日本接投资的地区分布 | 第32-33页 |
4.3 越南吸引中日直接投资的比较 | 第33-38页 |
4.3.1 越南吸引中日直接投资动因比较 | 第33-34页 |
4.3.2 越南吸引中日直接投资形式选择的比较 | 第34-35页 |
4.3.3 越南吸引中日直接投资累计投资比较 | 第35-38页 |
4.3.4 越南吸引中日直接投资行业分布和地区分布比较 | 第3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五章 越南吸引中日直接投资经济效应的比较 | 第40-47页 |
5.1 越南吸引中日直接投资的共同效应 | 第40-42页 |
5.1.1 补充资金,促进经济增长效应 | 第40页 |
5.1.2 出口效应 | 第40-41页 |
5.1.3 改善劳动者程度水平、创造就业机会 | 第41页 |
5.1.4 技术转让定价问题 | 第41-42页 |
5.2 越南吸引中日直接投资的不同效应 | 第42-47页 |
5.2.1 越南吸引中国直接投资带来的效应 | 第42-43页 |
5.2.2 越南吸引日本直接投资带来的效应 | 第43-47页 |
第六章 越南吸引中日直接投资面临的新变化 | 第47-58页 |
6.1 中日经济实力和经济政策变化 | 第47-52页 |
6.1.1 日本的经济停滞 | 第47-50页 |
6.1.2 中国的经济崛起 | 第50-52页 |
6.2 中日在亚洲影响力的竞争 | 第52-58页 |
6.2.1 中日高铁投资的对比 | 第52-55页 |
6.2.2 国际新金融组织的建立 | 第55-56页 |
6.2.3 小结 | 第56-58页 |
第七章 对越南的建议 | 第58-62页 |
7.1 加强总体投资环境 | 第58-59页 |
7.1.1 完善投资法律,进行行政改革 | 第58页 |
7.1.2 利用中日在亚洲影响力竞争来加强基础设施 | 第58-59页 |
7.1.3 加大经济改革、经济全球化的力度 | 第59页 |
7.1.4 投资才配高质量劳动队伍 | 第59页 |
7.2 吸引中日直接投资的建议 | 第59-62页 |
7.2.1 吸引日本直接投资的建议 | 第59-60页 |
7.2.2 吸引中国直接投资的建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