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 总结和评价 | 第14-1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二) 归纳法 | 第15页 |
(三) 比较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明茨伯格管理哲学思想的来源 | 第16-21页 |
第一节 理论来源 | 第16-18页 |
一、弗雷德里克·泰勒 | 第16-17页 |
二、玛丽·帕克·福列特 | 第17页 |
三、赫伯特·西蒙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社会背景及实践来源 | 第18-21页 |
一、社会背景 | 第18-19页 |
二、实践来源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明茨伯格管理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1-48页 |
第一节 明茨伯格管理哲学思想之管理本质——实践 | 第21-27页 |
一、管理处于技能、艺术和科学交汇的实践三角内 | 第21-23页 |
二、管理技能习得于大量的管理经验 | 第23-24页 |
三、管理艺术基于直觉 | 第24-26页 |
四、改进传统管理方法需借助科学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明茨伯格管理哲学思想之管理方法——整合 | 第27-35页 |
一、合格的管理者整合多重角色 | 第28-30页 |
二、有效的组织结构设计融合内部要素与外部情境 | 第30-32页 |
三、卓越的战略管理糅合多个过程 | 第32-35页 |
第三节 明茨伯格管理哲学思想之管理理念——平衡 | 第35-42页 |
一、组织决策需要直觉与分析保持平衡 | 第35-37页 |
二、战略形成需要稳定与变革保持平衡 | 第37-38页 |
三、社会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群的力量保持平衡 | 第38-42页 |
第四节 明茨伯格管理哲学思想之管理使命——激发人的固有潜能 | 第42-48页 |
一、“复杂人”假说为个人发展提供人性假设 | 第43-44页 |
二、领导者的职责是激发成员与生俱来的能力 | 第44-45页 |
三、最好的领导力隐蔽且沉静 | 第45-48页 |
第三章 明茨伯格管理哲学思想评析 | 第48-57页 |
第一节 明茨伯格管理哲学思想的特点 | 第48-50页 |
一、批判性和前瞻性 | 第48-49页 |
二、实践性 | 第49-50页 |
三、以人为本 | 第50页 |
第二节 明茨伯格管理哲学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理论缺陷 | 第50-52页 |
一、明茨伯格管理哲学思想的理论价值 | 第50-51页 |
二、明茨伯格管理哲学思想的理论缺陷 | 第51-52页 |
第三节 明茨伯格管理哲学思想的现实启示 | 第52-57页 |
一、有助于建立符合情感价值要求的权力管理制度 | 第52-54页 |
二、有助于正确处理组织秩序与个体自由之间的价值矛盾 | 第54-55页 |
三、有助于强化组织与环境的共生原则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