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论文

石门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5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页
        1.3.3 研究综述第15页
    1.4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5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6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二章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概述第18-21页
    2.1 基本概念界定第18-19页
        2.1.1 农业科技成果第18页
        2.1.2 科技成果转化第18页
        2.1.3 科技成果转化率第18-19页
    2.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要素分析第19-21页
        2.2.1 转化主体第19页
        2.2.2 转化客体第19页
        2.2.3 转化方式第19页
        2.2.4 转化人才配备第19-20页
        2.2.5 转化资金配备第20-21页
第三章 石门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第21-32页
    3.1 石门县农业发展与农业支柱产业状况第21-24页
        3.1.1 石门县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第21-22页
        3.1.2 石门县农业支柱产业介绍第22-24页
    3.2 石门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第24-32页
        3.2.1 石门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现状第26-27页
        3.2.2 石门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客体现状第27页
        3.2.3 石门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式现状第27-28页
        3.2.4 石门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配备现状第28-29页
        3.2.5 石门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配备现状第29-32页
第四章 石门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2-39页
    4.1 石门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存问题分析第32-35页
        4.1.1 转化各方主体供需不平衡第32页
        4.1.2 转化客体评价体系不完善第32-33页
        4.1.3 转化方式单一第33-34页
        4.1.4 转化人才配备不完善第34页
        4.1.5 转化资金配备不到位第34-35页
    4.2 石门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5-39页
        4.2.1 农业信息化发展不完善第35-36页
        4.2.2 人才培养和引进战略不完善第36-37页
        4.2.3 政府缺乏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第37页
        4.2.4 政府及农户的科技意识薄弱第37-39页
第五章 促进石门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策分析第39-46页
    5.1 明晰并强化转化主体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定位第39-42页
        5.1.1 政府加强自身的宏观调控第39-40页
        5.1.2 成果产出方提高农业科技成果产出的质量第40-41页
        5.1.3 成果需求方明确自身需求第41页
        5.1.4 转化中介方强化自身的衔接作用第41-42页
    5.2 完善并合理应用转化客体评价体系第42-43页
        5.2.1 政府完善转化客体评价体系第42页
        5.2.2 各转化主体合理应用转化客体评价体系第42-43页
    5.3 发展多元化转化方式第43页
        5.3.1 政府建立健全多元化转化方式第43页
        5.3.2 成果供需双方加大产学研合作方式的力度第43页
    5.4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第43-44页
        5.4.1 政府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第43-44页
        5.4.2 各转化主体提高人才科技文化素质第44页
    5.5 完善转化资金配备第44-46页
        5.5.1 政府加大农转资金的投入第44页
        5.5.2 各转化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第44-4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46-47页
    6.1 研究结论第46页
    6.2 未来展望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致谢第51-52页
作者简介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户家庭特征与农村主要闲置地关系研究
下一篇:常德市鼎城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绩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