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外 | 第10-12页 |
1.2.2 国内 | 第12-15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3 研究方案 | 第15-16页 |
1.3.4 可行性分析 | 第16-17页 |
2 扬州市工业发展扶持政策的一般描述 | 第17-28页 |
2.1 扬州市工业发展扶持政策的出台背景 | 第17-21页 |
2.1.1 扬州市工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需求 | 第17-19页 |
2.1.2 国家及省相关政策扶持导向 | 第19-21页 |
2.2 扬州市工业发展扶持政策的主要内容 | 第21-28页 |
2.2.1 “双创”扶持政策 | 第21-24页 |
2.2.2 工业奖励扶持政策 | 第24页 |
2.2.3 创新型企业扶持政策 | 第24-25页 |
2.2.4 “八大产业”扶持政策 | 第25-28页 |
3 扬州市工业发展扶持政策的实效分析 | 第28-49页 |
3.1 分析模型的构成 | 第28-34页 |
3.1.1 目标设定 | 第28页 |
3.1.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28-29页 |
3.1.3 基于DEA模型的评价方法 | 第29-32页 |
3.1.4 评价数据采集分析 | 第32-34页 |
3.2 扬州市工业发展扶持政策的实效 | 第34-45页 |
3.2.1 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明显 | 第34-35页 |
3.2.2 项目资金地域分配合理 | 第35-37页 |
3.2.3 企业行业分布优势突出 | 第37页 |
3.2.4 企业规模分布呈降序 | 第37-38页 |
3.2.5 财政资金的经济效益明显 | 第38-39页 |
3.2.6 财政资金的社会效应显著 | 第39-40页 |
3.2.7 工业发展扶持政策的效率一般 | 第40-43页 |
3.2.8 工业发展扶持政策的满意度较高 | 第43页 |
3.2.9 工业发展扶持政策的远期效益明显 | 第43-45页 |
3.3 扬州市工业发展扶持政策的存在问题及原因 | 第45-49页 |
3.3.1 问题一:政策流程设计不合理 | 第45-46页 |
3.3.2 问题二:政策内容设计不科学 | 第46-47页 |
3.3.3 问题三:政策执行力不强 | 第47-48页 |
3.3.4 问题四:政策评估反馈机制不到位 | 第48-49页 |
4 国内外经验借鉴 | 第49-57页 |
4.1 国外 | 第49-53页 |
4.1.1 日本东京:注重创新型企业扶植 | 第49页 |
4.1.2 韩国大田:建立健全扶持政策体系 | 第49-50页 |
4.1.3 美国芝加哥:工业集中区集中集约发展模式 | 第50-51页 |
4.1.4 德国鲁尔区: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 | 第51-52页 |
4.1.5 新加坡:世界级企业培育模式 | 第52-53页 |
4.2 国内 | 第53-57页 |
4.2.1 台湾新竹:打造高科技产业高地 | 第53-54页 |
4.2.2 苏州:创新扶持政策运作模式 | 第54页 |
4.2.3 无锡:打造人才高地助推企业发展 | 第54-55页 |
4.2.4 泰州:加强重大项目扶持提升产业层次 | 第55-57页 |
5 优化扬州市工业发展扶持政策的建议 | 第57-64页 |
5.1 优化政策流程 | 第57-59页 |
5.1.1 完善政策制定程序 | 第57页 |
5.1.2 合理定位政策目标 | 第57-59页 |
5.1.3 明晰政策对象需求 | 第59页 |
5.2 完善政策内容 | 第59-61页 |
5.2.1 注重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兼顾 | 第59-60页 |
5.2.2 注重外来投资与本土企业兼顾 | 第60页 |
5.2.3 注重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兼顾 | 第60页 |
5.2.4 注重事前扶持与事后奖励兼顾 | 第60-61页 |
5.2.5 注重资源要素与关键要素兼顾 | 第61页 |
5.3 规范政策执行 | 第61-63页 |
5.3.1 加强政策宣传 | 第62页 |
5.3.2 简化申报流程 | 第62页 |
5.3.3 引入社会监督 | 第62页 |
5.3.4 发挥政府优势 | 第62-63页 |
5.4 注重政策评估 | 第63-64页 |
5.4.1 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 | 第63页 |
5.4.2 健全政策评估反馈体系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