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理论论文--调制理论论文

空间调制技术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1页
    1.1 多天线技术第7页
    1.2 空间调制技术的研究背景及进展第7-9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安排第9-11页
第二章 空间调制理论研究及性能分析第11-29页
    2.1 空间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信号模型第11-13页
        2.1.1 SM 的基本原理第11-12页
        2.1.2 SM 信号模型第12-13页
    2.2 空间移位键控第13-14页
    2.3 SM 的容量分析第14-16页
    2.4 SM 的检测算法第16-20页
        2.4.1 最大比合并译码第17-18页
        2.4.2 最大似然译码第18页
        2.4.3 球形译码第18-20页
    2.5 SM 与现有方案的性能比较第20-28页
        2.5.1 BER 性能比较第20-27页
        2.5.2 检测复杂度分析第27-28页
    2.6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适合空间调制的 LDPC 码设计第29-45页
    3.1 SM 的受限容量分析第29-31页
    3.2 LDPC 码简介第31-33页
    3.3 基于 EXIT 图的 SM 系统的 LDPC 码设计第33-42页
        3.3.1 LDPC 码的度优化第33-36页
        3.3.2 SM 的编码调制方案第36页
        3.3.3 SM 系统的 LDPC 码设计第36-42页
    3.4 仿真结果第42-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SM 与其他多天线技术的结合第45-59页
    4.1 SM 相关研究进展第45-46页
    4.2 组合方案模型第46-49页
    4.3 组合方案容量分析第49-50页
        4.3.1 SM-VBLAST 方案的容量分析第49-50页
        4.3.2 SM-STBC 方案的容量分析第50页
    4.4 平均错误概率分析第50-53页
        4.4.1 SM-VBLAST 方案的 PEP 分析第51-52页
        4.4.2 SM-STBC 方案的 PEP 分析第52-53页
        4.4.3 分集度分析第53页
    4.5 仿真结果第53-58页
        4.5.1 容量仿真第53-55页
        4.5.2 BER 性能仿真第55-58页
    4.6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结束语第59-61页
致谢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研究成果第67-69页
附录 A第69-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物联网网关选择优化算法的研究
下一篇:测控通信中QPSK解调技术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