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经济思想史论文--中国经济思想论文

董时进农学思想及实践活动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6-8页
绪论第8-16页
    一、选题的缘由与意义第8-9页
    二、学术史回顾第9-14页
    三、研究内容和思路第14页
    四、研究重点、难点第14-15页
    五、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5-16页
第一章 董时进农学思想的来源第16-29页
    第一节 董时进的家世及生平第16-19页
        一、董时进家世第16-17页
        二、董时进生平事迹第17-19页
    第二节 董时进农学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第19-24页
        一、农村经济的衰败与农民生活的贫困化第19-21页
        二、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重建第21-22页
        三、时代潮流下的董时进第22-24页
    第三节 董时进农学思想的来源第24-29页
第二章 董时进农学思想的发展历程第29-42页
    第一节 董时进农学思想的“发轫”第29-35页
        一、20世纪二十年代的“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之争第29-32页
        二、董时进的农国论第32-34页
        三、农学思想的初步形成第34-35页
    第二节 董时进农学思想的发展第35-42页
        一、华北旱涝灾患调查第36-37页
        二、河北农村调查第37-38页
        三、农学思想的成熟第38-42页
第三章 董时进农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第42-71页
    第一节 粮食生产与节制生育第42-49页
        一、限制人口的迫切性第42-45页
        二、董时进对中国耕地可承载力的估计第45-47页
        三、董时进提出增加粮食生产的措施第47-49页
    第二节 信用合作思想第49-59页
        一、近代信用合作思想的传入第49-52页
        二、董时进信用合作思想的内容第52-57页
        三、中国信用合作的显著特点第57-59页
    第三节 农业经济学思想第59-66页
        一、董时进对“农业经济学”概念的界定第60-61页
        二、董时进农业经济学理论的主要内容第61-65页
        三、董时进农业经济学思想的特点第65-66页
    第四节 农业教育思想第66-71页
        一、农业教育思想的内容第67-69页
        二、中国高等农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第69-71页
第四章 董时进的涉农实践第71-89页
    第一节 董时进与江西农业院第71-78页
        一、组建江西农业院第71-72页
        二、董时进任期内江西农业院的主要工作第72-78页
    第二节 董时进在四川的农业实践第78-82页
        一、组织中国农业协进会第78-79页
        二、创建大新农场第79-80页
        三、创办《现代农民》杂志第80-82页
    第三节 董时进与中国农民党第82-89页
        一、中国农民党的缘起与成立第83-84页
        二、中国农民党的基本主张第84-86页
        三、夹缝中的中国农民党第86-89页
第五章 董时进的农学思想及实践评析第89-105页
    第一节 董时进农学思想的特征第89-93页
        一、在保证农业基础性地位的前提下,兼顾工农关系是其根本立场第89-90页
        二、紧跟时代主题,始终致力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其奋斗目标第90-92页
        三、力求外来理论“本土化”是其突出特点第92页
        四、自由主义贯穿始终是其思想灵魂第92-93页
    第二节 董时进农学思想及实践的评价第93-97页
        一、积极影响第94-95页
        二、局限性第95-97页
    第三节 董时进农学思想的困守与终结第97-105页
        一、董时进关于“土地问题”的看法第97-99页
        二、董时进上书毛泽东反对土改事件的再解读第99-105页
结语第105-108页
附录(一)第108-113页
附录(二)第113-114页
附录(三)第114-115页
附录(四)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0页
致谢第120-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基于政府、企业、居民的视角
下一篇:科技人才聚集效应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以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