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23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23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第2章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自治能力的理论分析 | 第26-4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6-34页 |
2.1.1 一般地方政府能力的内涵及其构成 | 第26-29页 |
2.1.2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自治能力的内涵及其特殊构成 | 第29-34页 |
2.2 影响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自治能力的因素 | 第34-37页 |
2.2.1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水平 | 第34-35页 |
2.2.2 国家对于民族自治地方的政策导向 | 第35页 |
2.2.3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职权配置 | 第35-36页 |
2.2.4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务员的基本素质 | 第36-37页 |
2.2.5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程度 | 第37页 |
2.3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自治能力问题的理论依据 | 第37-42页 |
2.3.1 政府组织战略管理理论 | 第37-39页 |
2.3.2 政府能力理论 | 第39-40页 |
2.3.3 民族区域自治理论 | 第40-41页 |
2.3.4 治理理论 | 第41-42页 |
2.4 提升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自治能力的意义 | 第42-45页 |
2.4.1 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现实需要 | 第42页 |
2.4.2 实现民族自治地方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需要 | 第42-43页 |
2.4.3 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社会转型的迫切需要 | 第43-44页 |
2.4.4 巩固和发展新型民族关系的内在需要 | 第44-45页 |
第3章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自治能力的现状分析 | 第45-56页 |
3.1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自治能力得到一定提升 | 第45-46页 |
3.2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自治能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 第46-52页 |
3.2.1 行使法定变通权的能力不足 | 第46-48页 |
3.2.2 依法行使经济建设自治权的能力不强 | 第48页 |
3.2.3 财政自主能力相当弱小 | 第48-50页 |
3.2.4 行使文化自治权的能力偏低 | 第50-51页 |
3.2.5 社会控制能力相对软弱 | 第51-52页 |
3.3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自治能力建设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52-56页 |
3.3.1 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研究滞后 | 第52页 |
3.3.2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领导层自治意识薄弱 | 第52-53页 |
3.3.3 中央和上级国家机关对自治权行使的不当干预 | 第53-54页 |
3.3.4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与同级党委间的关系不合理 | 第54页 |
3.3.5 民族自治地方法律体系不健全 | 第54-56页 |
第4章 提升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自治能力的基本途径 | 第56-66页 |
4.1 正确认识和把握自治权并不断强化自治意识 | 第56-57页 |
4.2 明确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与上级政府的事权划分 | 第57-58页 |
4.3 提升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使变通权的能力 | 第58-60页 |
4.3.1 明确立法变通权的变通范围 | 第58页 |
4.3.2 完善依法变通执行和停止执行制度 | 第58-60页 |
4.4 提升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使经济建设自治权的能力 | 第60-61页 |
4.4.1 优化民族自治地方的区域产业布局 | 第60页 |
4.4.2 依据民族地方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 第60-61页 |
4.5 提升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使财政自治权的能力 | 第61-63页 |
4.5.1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第61-62页 |
4.5.2 提高民族自治地方公共财政汲取能力 | 第62-63页 |
4.6 提升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使文化自治权的能力 | 第63-64页 |
4.6.1 加强民族自治地方人才队伍建设 | 第63页 |
4.6.2 充分挖掘民族自治地方的民族文化资源 | 第63-64页 |
4.7 提升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社会控制能力 | 第64-66页 |
4.7.1 提高社会危机监测预警能力 | 第64-65页 |
4.7.2 提高社会危机决策和处理能力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