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2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高级氧化技术分类 | 第10-13页 |
1.3 电催化氧化法的原理 | 第13-14页 |
1.3.1 直接电解 | 第13-14页 |
1.3.2 间接电解 | 第14页 |
1.4 电催化氧化阳极材料 | 第14-17页 |
1.4.1 碳材料电极 | 第14-15页 |
1.4.2 非金属化合物电极 | 第15页 |
1.4.3 金属电极 | 第15页 |
1.4.4 金属氧化物电极 | 第15-17页 |
1.5 钛基金属氧化物电极的制备方法 | 第17-18页 |
1.5.1 热分解法 | 第17页 |
1.5.2 电沉积法 | 第17-18页 |
1.6 Ti/PbO_2电极的制备以及改性 | 第18-20页 |
1.6.1 Ti/PbO_2电极的制备 | 第18页 |
1.6.2 Ti/PbO_2电极的改性 | 第18-20页 |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0-22页 |
2 三种钛基金属氧化物电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22-37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2-28页 |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2-24页 |
2.2.2 电极的制备 | 第24-25页 |
2.2.3 电催化氧化降解实验 | 第25页 |
2.2.4 电极性能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2.2.5 分析方法 | 第26-28页 |
2.2.6 SEM测试 | 第2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6页 |
2.3.1 电极的表面形貌 | 第28-29页 |
2.3.2 电极电催化氧化降解苯酚性能 | 第29页 |
2.3.3 电催化氧化降解苯酚的动力学研究 | 第29-30页 |
2.3.4 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 第30-33页 |
2.3.5 电极加速寿命实验结果 | 第33-34页 |
2.3.6 电极电解产生HO·自由基分析 | 第34-36页 |
2.4 结论 | 第36-37页 |
3 表面活性剂改性Fe-PbO_2电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37-49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7-40页 |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7-39页 |
3.2.2 电极的制备 | 第39页 |
3.2.3 电催化氧化降解实验 | 第39页 |
3.2.4 电极性能研究方法 | 第39-40页 |
3.2.5 分析方法 | 第40页 |
3.2.6 SEM和XRD测试 | 第4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7页 |
3.3.1 电极的表面结构 | 第40-41页 |
3.3.2 电极表面的XRD分析 | 第41-42页 |
3.3.3 电极电催化氧化降解苯酚性能 | 第42-43页 |
3.3.4 电催化降解苯酚的动力学研究 | 第43-44页 |
3.3.5 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 第44-45页 |
3.3.6 电极加速寿命实验结果 | 第45-46页 |
3.3.7 电极电解产生HO·自由基分析 | 第46-47页 |
3.4 结论 | 第47-49页 |
4 苯酚降解工艺条件的选择和降解机理研究 | 第49-59页 |
4.1 前言 | 第4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9-51页 |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9-50页 |
4.2.2 电催化氧化降解苯酚实验 | 第50页 |
4.2.3 分析方法 | 第50-5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1-57页 |
4.3.1 Ti/SnO_2-Sb_2O_3/Fe-PbO_2电极降解苯酚工艺条件的选择 | 第51-55页 |
4.3.2 电催化氧化降解苯酚机理的研究 | 第55-57页 |
4.4 结论 | 第57-5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