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工程围岩断裂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深部岩体特征及超常响应现象 | 第18-30页 |
2.1 “深部”的定义 | 第18-21页 |
2.2 深部岩体基本特征 | 第21-25页 |
2.2.1 深部岩体地质力学特征 | 第21-23页 |
2.2.2 深部岩体特有的力学特征现象 | 第23页 |
2.2.3 深部岩体多相多场耦合作用 | 第23-25页 |
2.3 深部围岩超常响应现象 | 第25-29页 |
2.3.1 拉压域交替产生现象 | 第25-26页 |
2.3.2 分区破裂化 | 第26-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不同峰后脆性围岩破裂模式探讨 | 第30-52页 |
3.1 引言 | 第30-31页 |
3.2 数值模型及计算方案 | 第31-34页 |
3.2.1 FLAC~(3D)模拟软件简介 | 第31-32页 |
3.2.2 应变软化模型 | 第32-33页 |
3.2.3 热力学分析模块 | 第33页 |
3.2.4 数值模型建立 | 第33-34页 |
3.2.5 计算及监测方案 | 第34页 |
3.3 峰后弱脆性围岩破裂模式研究 | 第34-39页 |
3.3.1 围岩破裂形态特征 | 第35-36页 |
3.3.2 洞周围岩应力场特征 | 第36-38页 |
3.3.3 洞周围岩位移场特征 | 第38-39页 |
3.4 峰后中等脆性围岩破裂模式研究 | 第39-43页 |
3.4.1 围岩破裂形态特征 | 第40页 |
3.4.2 洞周围岩应力场特征 | 第40-42页 |
3.4.3 洞周围岩位移场特征 | 第42-43页 |
3.5 峰后强脆性围岩破裂模式研究 | 第43-46页 |
3.5.1 围岩破裂形态特征 | 第44页 |
3.5.2 洞周围岩应力场特征 | 第44-45页 |
3.5.3 洞周围岩位移场特征 | 第45-46页 |
3.6 分层断裂现象机制的初步分析 | 第46-5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深部围岩分层断裂影响因素研究 | 第52-76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温度应力对分层断裂现象的影响 | 第52-62页 |
4.2.1 线膨胀系数对分层断裂现象的影响 | 第53-59页 |
4.2.2 岩层温度对分层断裂现象的影响 | 第59-62页 |
4.3 剪胀角对分层断裂现象的影响 | 第62-66页 |
4.4 轴比对椭圆形洞室分层断裂现象的影响 | 第66-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