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1 细菌 VI 型分泌系统 | 第10-14页 |
1.1.1 细菌 VI 型分泌系统的结构 | 第11-12页 |
1.1.2 细菌 VI 型分泌系统的功能 | 第12-13页 |
1.1.3 细菌 VI 型分泌系统的表达调控 | 第13-14页 |
1.2 细菌抗氧化机制 | 第14-15页 |
1.3 假结核耶尔森氏菌 T6SS 研究 | 第15-17页 |
1.3.1 假结核耶尔森氏菌 | 第15页 |
1.3.2 假结核耶尔森氏菌 T6SS 的研究 | 第15-17页 |
1.4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全局性氧胁迫调控因子 OxyR 对 T6SS4 的表达调控研究 | 第18-26页 |
2.1 材料 | 第18页 |
2.1.1 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18页 |
2.1.2 菌株及引物 | 第1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8-21页 |
2.2.1 克隆构建 | 第18页 |
2.2.2 感受态制备 | 第18-19页 |
2.2.3 重组蛋白原核表达与纯化 | 第19页 |
2.2.4 凝胶迁移实验 | 第19-20页 |
2.2.5 DNase I 足迹法 | 第20页 |
2.2.6 基因敲除 | 第20-21页 |
2.2.7 报告基因融合及β-gal 酶活测定 | 第21页 |
2.2.8 Western Blot | 第21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1-26页 |
2.3.1 OxyR 直接结合于 T6SS4 启动子 | 第21-23页 |
2.3.2 OxyR 正调控 T6SS4 的表达 | 第23-24页 |
2.3.3 OxyR 对 T6SS1-4 的调控研究 | 第24-26页 |
第三章 T6SS4 的抗氧化胁迫功能研究 | 第26-33页 |
3.1 材料 | 第26页 |
3.1.1 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26页 |
3.1.2 菌株及引物 | 第26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3.2.1 H_2O_2存活率检测 | 第26页 |
3.2.2 羟基自由基检测 | 第26页 |
3.2.3 TUNEL 检测 | 第26-27页 |
3.2.4 过氧化氢异丙苯(CHP)、庆大霉素(GM)、联氨(Diamide)、重金属(CdCl2)和热 (42 ℃)胁迫存活率检测 | 第27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27-33页 |
3.3.1 T6SS4 可被氧化剂诱导表达并依赖 OxyR | 第27-28页 |
3.3.2 T6SS1-4 的抗氧化作用 | 第28页 |
3.3.3 T6SS4 的抗氧化作用 | 第28-30页 |
3.3.4 T6SS4 可降低氧化胁迫下胞内自由基水平 | 第30-31页 |
3.3.5 T6SS4 可减少氧化胁迫下的 DNA 损伤 | 第31-32页 |
3.3.6 T6SS4 具有广泛性的抗胁迫作用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第33-3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1页 |
附录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作者简介 | 第46页 |